VIP 專屬文章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不彰 《外交政策》:歐盟「全球門戶」計畫挨批「新瓶裝舊酒」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歐盟推出「全球門戶」戰略計畫已超過1年,該計畫旨在協助開發中國家加速綠色轉型及數位轉型,美國期刊《外交政策》10日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歐洲對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回應,但「全球門戶」計畫挨批是「新瓶裝舊酒」。

歐盟「全球門戶」戰略計畫(Global Gateway)目標是,到了2027年,從歐盟預算、成員國、民營部門籌集高達3000億歐元(約新台幣10兆元)的資金,這筆資金旨在協助開發中國家加速綠色轉型及數位轉型,同時有利於歐盟經濟,推動歐盟的全球發展。

歐盟官員指出,「全球門戶」已經進行的計畫包括建了新的海底光纜,該光纜將連接數個北非及南歐國家。此外,歐盟參與塔吉克(Tajikistan)50億歐元的水力發電廠建設計畫,這將減少中亞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歐盟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秘書長沙尼諾(Stefano Sannino)表示,「全球門戶」計畫代表歐盟對外援助的新方式,不再只著眼於協助目標國家,而是進一步考慮歐洲利益,尋求建立互利的夥伴關係,「這是巨大的變化」。

歐盟國際夥伴執委烏爾皮萊寧(Jutta Urpilainen)向《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表示:「『全球門戶』是基於價值的提議,我們的投資反映歐洲的社會標準及環境標準。當然,這也是地緣政治計畫,基礎建設是當前地緣政治的核心。」

沙尼諾表示,他預計今年「全球門戶」會加速前進,並透露2022年12月,歐盟批准了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拉丁美洲、亞太地區的40個投資計畫。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計畫以來,已投入數千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建設公路、鐵路、港口,旨在輸出中國過剩的經濟能力及地緣政治影響力,而美國及英國等西方國家也推動自己的外國投資計畫。

《外交政策》指出,歐盟推出「全球門戶」計畫以來,正努力說服歐盟內外懷疑該計畫的人,希望讓他們相信歐盟可以成為可靠的參與者。

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表示:「我檢視投資者的態度,非常有信心他們看到了機會。」他說歐洲商界的參與也將獲得商業顧問小組的協助,該小組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成立,將是「全球門戶」計畫治理的一部分。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包括擴張鐵路建設,但部分成果並不符經濟效益。(美聯社)
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包括擴張鐵路建設。(美聯社)

然而,《外交政策》指出,問題是這些努力是否足以讓歐盟脫穎而出。根據估計,2014年到 2018 年,中國發放高達4000 億美元的外國貸款,並聲稱2022年簽署價值約1000億美元的「一帶一路」合約。

然而,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LB)研究人員夏特拉爾(Solange Guo Chatelard)表示,僅非洲每年就需要150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而歐洲提供的資金「微不足道」。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一帶一路」還不到出局的時候!中國可能會重塑策略方向 更多文章

「全球門戶」計畫的批評者指出,該計畫並未帶來任何額外資金,而是利用歐盟成員國或2021年至2027年歐盟預算已經分配的資源。目前不清楚多少承諾的資金將真正兌現,而「全球門戶」計畫的3000億歐元中,幾乎一半是私人投資,歐盟希望透過金融擔保體系產生這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