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古稱「出恭」,現代則可用「嗯嗯」替代,無論怎麼稱呼,作為人體重要的生存活動,想要「嗯」得舒服可說是人之常情。
雖然排便的歷史與人類一樣久,但排便姿勢總不離「蹲姿」與「坐姿」兩種,坊間甚至盛傳「蹲姿」有助於排便,甚至可以緩解便秘。
真的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來探個究竟!首先,讓我們先來快速了解排便的生理機制。
嗯嗯時,身體發生什麼事?
人體攝取食物後,一些無法消化的殘渣(如纖維素)便會來到大腸,大腸負責吸收剩餘的水分與電解質,同時將殘渣轉化為糞便,並運送至直腸儲藏,再由肛門排出體外。正常來說,直腸若儲存超過300cc的糞便,就會產生便意。
看到這邊,不知你是否會想:「為何平時儲存在直腸的糞便,不會任意流出體外呢?」
問的好!能夠「忍便」是因為直腸與恥骨間有條「恥骨直腸肌」撐著,這條肌肉與排便的關係,可以從以下三種狀態說起:

平時
正常狀態下,恥骨直腸肌會使直腸與肛管(肛門與直腸連接的通道)的交接處呈80到110度。
忍便時
也許一時間找不到廁所,卻又不能隨地解放,這時恥骨直腸肌會收縮,使直腸通往肛管的角度小於80度,避免糞便流出。值得一提的是,恥骨直腸肌屬「隨意肌」,代表大腦可以用控制它的鬆緊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忍便」能力的原因。
排便時
終於可以放心嗯便便了,為了方便糞便排出,恥骨直腸肌會放鬆,肛管與直腸的交接處的角度增加至135度左右。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蹲姿是否勝於坐姿,一些研究也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蹲姿 VS. 坐姿

支持蹲姿的人認為,蹲姿可以幫助拉直直腸與肛管的角度,方便糞便排出;曾有研究人員檢驗6名受測者的排便狀況與使用姿勢後,得出以上結論,同樣結果亦出現在另一篇擁有28份樣本的研究中。
然而,卻有人對此持不同意見。在一份樣本規模52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們發現在排便這檔事上,蹲姿與坐姿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不會因為選用特定姿勢,使得排便更為順暢。
由於相關研究樣本規模皆不大,尚缺乏大規模研究,究竟蹲姿好還是坐姿好,答案仍舊未定,兩派人馬的爭論,應該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可以思考的是,影響排便管道順暢度很多,例如恥骨直腸肌的運作,以及生活習慣,排便姿勢也許只是眾多可能原因之一,但是,該選擇哪種姿勢卻未有定論。
另外,對於肥胖者與年長者來說,蹲姿無異是種折磨,甚至可能會因腳力不足而摔倒,或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因姿勢改變造成腦部血流量不足,典型症狀為頭暈)的風險。
如果想要排便無礙、遠離便秘,與其爭論姿勢,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其實是更簡單的做法!
想要嗯得瀟灑,該怎麼做?
只要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就可使腸道保持順暢,甚至是改善便秘問題,重點是,這些方法都不困難!
該吃什麼?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好處多多,它不但可縮短糞便在腸道的停留時間,預防便秘,還能與腸道內益生菌合作,產生降低罹癌機率的有益物質。
常見的食物如糙米飯、燕麥片、黃豆、地瓜葉、青江菜、柳丁、奇異果等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相關報導: 21世紀「筋膜時代」!失眠、精神差、肩頸痠痛、便祕等文明病…靠這招就能改善! | 更多文章 )
一天要攝取多少膳食纖維才夠呢?衛福部建議每日攝取量應為25至35公克,約等於三碟蔬菜(烹煮後約為1.5個拳頭大小,若為生菜則為三個拳頭份量)及兩份水果(約兩個拳頭大小),再以全榖雜糧飯代替白飯就可達標。切勿以果汁取代水果,因果汁在製程中往往已濾去纖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