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肚子不只是大便!34歲男腹脹開刀切除百顆腫瘤 醫籲:良性也要追蹤

患者腹部右側及中間部位,布滿多發性脂肪瘤;腹部中部除小腸外,還有一大型憩室。(中山醫院提供)

有人因為便秘一肚子大便,但也有人除了大便還積存了一肚子的脂肪瘤。一名34歲男性因長期腹脹就醫,經影像檢查驚見小腸內藏有大量脂肪瘤性息肉合併多發性憩室及部分腸阻塞,最終經剖腹手術,成功切除超過上百顆、總重達2.5公斤的腫瘤病變組織。患者術後恢復良好,10天後順利出院。由於該病例病變位置及規模均屬罕見,醫療團隊已計畫整理成案投稿國際期刊,盼為全球醫界提供重要參考。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中山醫院指出,該名患者一開始因長期腹脹到外院就醫,初步以大腸鏡檢查均未發現明顯異樣,但醫師於右下腹觸診發現約5公分腫塊,患者決定轉至中山醫院作進一步檢查,由胃腸肝膽科主任吳德強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腹腔內多處低回音腫塊,並合併嚴重腸道糞便滯留,初步懷疑為「惡性腹腔脂肪肉瘤」,經醫療專科團隊會診後,決定採剖腹探查。

沒想到術中一打開個案的腹腔,就驚見他的小腸整個糾結成團,尤其是末端小腸更是糾結嚴重;腸腔內則填滿了脂肪樣的腫瘤與軟便,並合併數十處大小不一的腸憩室。醫療團隊歷經3小時以上精細的剝離與切除,成功清除總重達2.5公斤的病變組織,病理報告診斷為:「多發性脂肪瘤性息肉性腫瘤合併多發性憩室與部分腸阻塞」。吳德強表示,此類病變多數見於大腸,且腫瘤數量有限,但該患者病灶集中於小腸末端,腫瘤數逾百,極為罕見。

醫療團隊回溯個案病史發現,患者早在4年前的大腸鏡檢查中即發現類似脂肪瘤樣病變,但未依醫囑定期追蹤,導致腫瘤持續增生、逐漸堵塞腸道。

台北中山醫院胃腸外科醫師劉孟綸指出:「脂肪瘤性息肉雖屬良性腫瘤,生長緩慢且早期無症狀,但若未妥善追蹤,恐導致腸阻塞、出血、穿孔,甚至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劉孟綸說,此案例在醫學上有3大罕見,其一為病變位置異常:因逾95%的脂肪瘤性腫瘤都發生於大腸,本案集中於小腸,極不尋常;其二為病兆規模驚人,竟合併超過百顆腫瘤與多發性憩室,結構複雜,切除難度高;其三為延誤警訊明確,凸顯患者對「良性腫瘤」的輕忽態度,延誤治療釀腸阻塞。

台北市中山醫院院長朱益宏表示,本案能成功處理,歸功於胃腸肝膽科及影像科的精確診斷、外科團隊的手術經驗與病理科的深入分析。未來將投稿國際期刊,盼為相關疾病提供實證資料。 (相關報導: 川普砍藥價癌友憂新藥進不來 衛福部長邱泰源打包票:絕對不會發生 更多文章

劉孟綸醫師提醒,若腸道檢查中曾發現脂肪瘤、息肉等病變,即使為良性亦不可掉以輕心, 應依醫囑定期追蹤。若出現腹脹、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情況,應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