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誰想生誰生,我是養不起!」不能光靠開放三胎,中國政府著手降低養育成本

中國少子化、三胎、隔代教養、人口老化、老齡化、人口管制、計劃生育、兒童。(美聯社)

中國表示,將減輕與養育子女有關的經濟負擔和社會限制,在放鬆實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限制的同時尋求鼓勵生育。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周二(20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起草的一份政策文件。文件稱,中國將在未來五年降低養育和教育成本,並加強對女性的勞動保護。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該文件提供了總體指導方針,但將具體實施細節留給了地方政府。此前北京方面在5月決定允許所有已婚夫婦最多生育三個孩子。為了提高不斷下降的出生率,中國採取了廣泛行動,放開三孩即是其中之一。

在放鬆生育限制時,中共當時表示,將為教育和育兒提供政府支持,這是在承認經濟和社會壓力阻礙了已婚夫婦生育更多孩子。

中國從1980年開始實行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當時中國政府將中國快速增長的人口視為經濟成功的障礙。然而,隨著幾十年來控制生育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中國政府在2016年正式結束了獨生子女政策,允許所有已婚夫婦最多生育兩個孩子。

中國5月公布的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表明,利用全面二胎政策的夫婦數目沒有達到政府的預期。2010年-2020年,中國人口僅增加7,200萬,至14.1億,去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更是降到了1.3。如此低的生育率使中國面臨與日本和韓國等老齡化社會類似的困境,這些國家一直在克服困難努力扭轉嚴峻的人口前景。

經濟學家警告稱,中國的人口變化如果無法解決,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挑戰。經濟學家認為,這個問題將損害生產率,給養老金系統造成壓力,並放慢中國經濟朝著減輕對基建和投資的依賴這一方向轉型的步伐。預計到202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3億。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著名人口問題專家蔡昉最近在一次演講中警告稱,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將削弱出口、投資和消費,可能導致中國面臨「未富先滯」的挑戰。

中國周二公布的政策文件沒有給出相關措施何時生效的具體時間表。但文件明確指出,經濟負擔、子女照料、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成為制約生育的主要因素。

綜合來看,文件中包含的措施反映出官員們試圖回應人們的擔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政府表示,研究推動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並鼓勵地方政府研究制定根據養育未成年子女負擔情況實施差異化租賃和購買房屋的優惠政策。

中國還表示將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此舉是為了解決父母和準父母們普遍存在的抱怨。

官員們還表示,將鼓勵地方政府開展父母育兒假試點並支持出台此類政策的企業。這顯然是在回應社會普遍存在的女性難以兼顧家庭和事業的看法。

中國法律禁止用人單位根據婚姻狀況作出招聘決定,但女性求職者常說自己會被問及結婚和生育計劃,她們說這讓她們不想生孩子。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蘋果的中國供應商為何「避開新疆工人」?美國強制勞工禁令逼近,涉疆供應鏈面臨關鍵時刻 更多文章

根據該文件,政府有關部門還將廢止對違反早期計劃生育政策的人的處罰規定,並取消對生育過多子女的人的處罰,包括在就業和子女入學方面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