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父母最常教導孩子長大後要做個有用的人,到底怎樣才算是有用的人?小時候不懂事大家就只能各自解讀,少數敢作做大夢的會說:「我要當總統」 ; 有人說:「我要當老師」 ; 比較有個人想法的會說:「我要像史懷哲一樣成為救人濟世的醫生」。就是沒聽過有人說我要成為有錢人。我認為這是因為「文憑至上」的觀念,造成普遍的認知錯誤,將有錢人和有用的人劃分為不同等級。
如果現在再問一次「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 我相信最近經常討論的「財富自由」,有機會擠進前三名排行榜。
成為有錢人應該是現代每個人的夢想,但只靠每個月微薄薪水,做死了也無法實現夢想。明知此路不通,我們是否應該轉個彎思考一下,億萬富翁到底是怎麼辦到的,有什麼祕訣是我們可以學習仿效的?趁年輕還有腦力、體力、衝勁、及時改變,也許你就有機會達成想要的財富目標。
市面上有許多的成功語錄,勵志書籍紀錄這些有錢人的奮鬥史,異於常人習慣,其中最讓我有感而發的就是他們的「金錢價值觀」,這也是從小學校老師沒有教的、在家父母很少提及的,卻影響我們一輩子的生活。根據Oxfam樂施會機構曾做過的統計,全球1%的富豪握有82%財富,前八大億萬富翁更握有超過全球一半人口的資產總合。儘管許多人批評這些富豪大多透過非法節稅等方法獲取財富,但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
為什麼這些富豪可以累積如此可觀的財富,而你和我卻做不到?
用錢要精打細算
如果你把工作當成維持家計的「必要之惡」,我相信你每天都是拖著步伐進公司,工作心情也不會太好 ; 但~如果你是為了實現夢想而工作,你一定會想方設法運用手上的資源、人脈、金錢、達成目標,這就是一種價值觀。
全球最大汽車廠豐田(Toyota) ﹐至今能夠屹立不搖保持領先地位,很大的成功因素在於他們對於花錢這件事「精打細算」。以前企業經營思維都集中在製造成本管控,為了競爭,為了保持利潤,他們就想盡辦法壓低成本。然而汽車不像一般消費性產品,除了性能要好,價格才是最大考量。汽車有許多不同配備、等級:基本型、豪華型、尊榮型、一般房車或是休旅車,都有一定的參考市價,消費者會依據自己的預算決定購入哪個品牌,哪種等級車款。
為了讓Toyota車款的市價好入手,又能兼顧好品質,他們建立一套自己的「原價企劃」機制。小從原子筆、設計到汽車零件,每樣東西都有原價,透過各部門的預算管控,從原價到真正大量採購就可以控制降低原價,進而改善原價,只要各個環節控制得越精準,就能確保達成預期利潤。
養成正確金錢價值觀,辨別是想要還是生活必須品,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消費;百貨公司促銷降到最低折扣時,再出手 ; 只選擇購買高品質、高性能、能為你提升價值的商品,像有錢人一樣當個聰明的消費者。
正確的金錢價值觀,才能有效率存到第一桶金。(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要投資並管理錢財
你一定買過Zara平價品牌的衣服,不但設計時尚價格又好入手,深受年輕上班族的喜愛。品牌創辦人阿曼西奧.歐特嘉從小家境清寒遭受冷嘲熱諷,立志要賺大錢贏回他的自尊,14歲就輟學當送貨員,到了27歲創辦Zara,如今已是全球知名百大富豪之一。 從4個人的工作室起家,賺到錢後繼續投資,而且大膽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便宜材質,類似高檔設計」&「15天快時尚」,將設計團隊擴增到500人規模。
抄襲模仿各大品牌設計的行為,讓歐特嘉備受批評,但我必須說他找到自己的賺錢方法,你可以在全球各大城市買到Zara;產品更成為快時尚指標,他滿足了小資族追求流行時尚的需求。 歐特嘉懂得錢的價值,並且讓錢滾錢;他運用錢來改善商業模式、生產流程、物流系統,所以他能夠快速擴大版圖成就大事業,成為超級富豪。
談商業模式?上班族可能會翻白眼,每天公事都處理不完,還要照顧一家老小,沒時間、沒心情、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
去年因為上課認識年紀不到30歲宣德,他服務於科技公司擔任業務,因為接觸到的客戶大都是中大型金融企業,宣德很早就有理財觀念,不僅自己存錢做投資,還利用閒暇時間兼差當保險業務員,增加收入。宣德不僅會理財,更會規畫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了結婚後和老婆一起獨立生活,在父母支助下,付了頭期款買了間新房,日後他們夫妻倆將更努力打拼準備每個月的分期款。
相較時下有些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可能還像隻野馬到處跑、到處玩樂,花光所有薪水。宣德的案例給了我們一些啟發,改變對錢的使用態度,趕快學習有錢人的「致富思維」,透過適當的投資理財規劃,創造被動收入,你的第二份收入。試試專家提出的可用法則,強迫自己將部分薪水存起來,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穩定成長型基金,並長期持有。
你說 : 「我要繳房貸、租金、小孩安親班學費後根本所剩無幾」,沒關係剩多少就存多少,存進撲滿養成存錢好習慣,讓習慣變成一種生活紀律。
只要能夠存到第一桶金,你就可以展開第一波的複利投資人生。
避免負債
因為從小對於「金錢」容易感到不安,只要提及要借錢做投資,或刷卡只支付最低應繳款,我都會舉雙手反對,原因很簡單,就是避免自己陷入過度消費及無力償還債務的困境。生活在大都市,居高不下的房價、普遍低薪,讓許多人感嘆生不逢時,即使拼了命也只能勉強糊口過日子,所以有些人索性買不起房就先買輛車吧。
切記一個最淺顯、卻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基本原則:「量力而為,不要入不敷出」、尤其是年輕男性最常受到車商打出超低頭期款、零利率分期的誘惑,不多加思考未來的還款能力,新車先上手再說。飆車拉風過後,發現必須三餐都吃泡麵、吐司果腹,才能度過口袋空空的日子。如果你是為了給家人一個安定的住所,同時也已準備好購屋頭期款,就可以透過長年分期付款方式,完成階段性人生目標。
也許你會反駁,有哪個富豪不是靠著銀行貸款,幫自己創造更多財富 ?
我認為有很大的差別。我相信台灣首富郭台銘先生向銀行貸款,大都是為了擴大企業營運規模,購入生財器具或支付材料費用等;就像航空公司向銀行借錢買飛機,是為了能夠服務更多客人,他們舉債的目的是為了帶進更好的營業收入,創造更多的利潤。當然,有些不良企業會用不正當手段借貸,從事房地產、股票炒作,這些不好的行為就不值得我們討論。
一旦有了負債,你必須賺更多的錢才有能力償還所欠的債,萬一經濟崩盤或面臨失業無力償還債務時,你將會失去信用,生活也會陷入困境。
喜歡賺錢程度高於花錢的慾望
說到錢有誰不愛?因為沒錢萬萬不能,但錢不會憑空掉下來,是要靠腦力或體力換取而來,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以前父母會經常叮嚀我們 : 「有多少錢﹐就只能花多少錢」,就是提醒孩子出社會後賺錢能自給自足。有些人卻花錢不手軟,完全不看標籤上的價錢,不管口袋有沒有錢先刷卡打包所有想要的東西。
富人愛賺錢的程度,遠遠勝過於愛花錢。已故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說:「我最愛賺錢,討厭不必要浪費」,投資之神巴菲特平常最愛的是漢堡、可樂,穿著樸實每天自己開車上班。這些富豪天生骨子裡就是愛賺錢,並且從中獲得樂趣,他們大都生性儉樸,不太喜歡花錢。
這就是「秘密」書中所講述的吸引力法則,吸引你喜歡的事物。如果你喜歡錢,就不會亂花錢,而且還會好好地保存在你身邊;如果每個月薪水還沒入袋你就先把它花掉,表示你可能不喜歡錢,你就不容易吸引到錢。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學習有錢人的思維,讓錢發揮它的價值,幫我們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