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病例蜂湧而入,截至3月26日止,台灣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累計235例,較上周增加1.2倍,且首度出現2例未滿5歲的幼兒病例。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分析,國內新冠肺確定病例最常見的共同症狀首為咳嗽,比例80%;其次是發燒比例約67%;另有40%患者衍生明顯的肺炎症狀;只有少數有全身酸痛或倦怠症狀。另外,無症狀感染者則以2、30歲的年輕人居多。
新冠肺炎疫情瞬息萬變,雖放眼目前全球出現病例的175個國家及地區,台灣堪稱疫情控制得宜。但近期國內病例從100例倍增至235例僅花了短短7天;其中,在235例病例中,境外移入個案為197例,比例竟高達84%,泰半都是自歐美地區歸國的年輕學子或背包客,且眼看這波「歸國潮」仍方興未艾,仍引發外界擔憂。

年輕人因返國潮反成確診最大宗族群 國內出現2起幼童案例
學子前仆後繼回國,國內確定病例主要年齡層分布,也從初期以台商或團體旅遊團客為主的4、50歲中年人,轉以2、30歲的年輕人為大宗。據統計,目前國內累計235例確定病例中,20至29歲有84人、比例35.7%居冠;其次30~39歲50人、比例21.3%,合計占了所有病例的57%。更甚者,本周還首度新增了2例因隨同年輕父母出國,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幼兒案例。

在國內確定病例症狀分析方面,早期中國武漢確診病例主要症狀為雙側肺浸潤,比例高達98%;其次發燒38度以上78%、咳嗽76%,以及肌肉酸痛與疲倦44%。而國內個案最主要的共同症狀為咳嗽、比例80%;其次才是發燒67%,肺部發炎或浸潤者只占40%,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無症狀的年輕感染者。
平平都是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為何出現的症狀分布比例有如此懸殊的差別?
新冠肺炎病毒變異 老人、慢性病患者仍風險較高
當中國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尖峰期時,當地專家學者就曾發表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已出現變異,從毒性、致死率相對較低的S型的一枝獨秀,轉為與變異後高毒性及高致死率的L型並存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正因L型致死率高,一旦宿主殞命,傳染鏈也就戛然而止。所以,能夠隨著宿主存活機率提高,進而推論將病毒傳出中國本土的病毒型別,可能以S型為主。
依此推論,目前台灣確定病例身上的新冠病毒型別,應以相對毒性較低的S型為主。惟不管是變異前或變異後的病毒,其對人體下呼吸道乃至於神經系統的侵襲,尤其對老年人及多重慢性病患者來說,仍是難以承受之重。例如國內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61歲白牌司機是B肝及糖尿病患者;第二例死亡病例更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洗腎病史的80多歲老翁。

新冠肺炎不論型別都不可小覷,因此,即使台灣病毒檢驗能量趨近飽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各醫學中心仍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持續擴大篩檢對象。台大兒童醫院兒科部主任黃立民表示,以台大醫院為例,目前只要出現有疑似症狀的患者,無論有無接觸史或旅遊史,都會被該院列為篩檢對象,目的就是為求減少漏網之魚,唯有把網撒大。
各國篩檢範圍大不同 台灣每千人陽性率世界第3低
然而篩檢人數越多,就代表篩檢的範圍越大嗎?根據同為公衛學者的副總統陳建仁,引據各國最新新冠肺炎篩檢量、確定病例數以及每千人篩檢陽性率分析,目前全球篩檢量最多的國家是南韓,累計篩檢量30萬7000多例;其次義大利也篩檢了13萬8000例。其中義大利政府很早就宣布,礙於該國醫療物資匱乏,故新冠肺炎篩檢對象只限重症患者,影響所及,每千人篩檢陽性率竟高達202.8。
陳建仁分析,反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俄羅斯2國,其新冠肺炎累計篩檢量皆逾12萬例,與義大利差不了太多,但每千人篩檢陽性率卻分別只有0.8、1.2。由此便何推測,阿拉伯與俄羅斯的篩檢對象應為不分輕、重症,甚至不分有、無症狀(新冠肺炎無症狀患者不在少數,且同樣具有傳染力),即相較義大利等國家,其篩檢範圍是更全面的。 (相關報導: 新冠肺炎》20國想下訂台灣藥廠「羥氯奎寧」 陳時中:會確保足夠藥量才出口 | 更多文章 )

值得慶幸的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篩檢量較多國家中,除了阿拉伯與俄羅斯,每千人陽性率第3低的國家就是台灣的5‰。對比義大利的202‰、法國的167.4‰甚至是南韓的27.9‰,台灣採取的確實是更大範圍及更全面的篩檢策略,也就是持續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全面防堵新冠肺炎疫情的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