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什麼要設一個沒有出路的系?」文組畢業能幹嘛,求職網主管這樣看

台灣許多大學科系,不是出路少、就是沒出路!而這不僅是因為政府教育觀念的失敗,另一個殺手則是台灣的父母...(圖/金城大学短期大学部【公式】@youtube)

根據調查發現,逾半數的上班族認為自己是學非所用,所做的工作與所唸的科系毫無相關性,都是畢業後從零開始學習。

我是少數的幸運兒!

大學唸新聞系,從第一份工作開始都是在媒體工作,三十五歲時雖然從編輯檯離開,轉戰行銷企畫,後來再到人力銀行,但一路上都是在「廣義的媒體」工作,做的是自己最愛的文字、企畫,始終如一,專注快樂。

當然,學用落差,找不到馬上可以上場打仗的畢業生,是台灣企業永遠的痛,但是很明顯的,學非所用在台灣是很普遍的現象。

原因很簡單,在台灣的大學裡,有很多科系是和就業市場脫節的,不是出路少,就是沒有出路。因為政府的觀念是,大學是培養出做學問、有知識的人,可是要知道,這社會上立志要走做學問這條路的人微乎其微,但每個人在畢業後都必須有一份工作,而大學四年訓練卻讓他們無法謀職,這是教育上很大的失敗!

沒用的科系,傻傻唸四年?

另一個殺手是台灣的父母!從小要求孩子唸書,終極目標好像考上一個好大學就一切搞定,很少有人陪著孩子了解他的性向及未來志業,等到孩子從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才發現,「在國立大學唸文科,工作機會與薪資行情還不如在私立科大唸理工!」一位女兒唸頂尖國立大學外語系的家長這麼告訴我。

一位求職者唸政大公共行政系,我問他這個系畢業後通常都做什麼工作,他說,從「公共行政」這四個字顧名思義,是「畢業後當公務員,在公務體系處理行政事務」,這真的是一個奇怪的回答,竟有一個科系是訓練一個人在畢業後只當公務員!我在政大時就有這個科系,三十年過了,這個科系還在!

這位求職者從法務助理做到國外領隊,工作十年沒有一件是和公共行政相關,他告訴我:「不考公務員,唸這個系沒有用。」不過他多修了一個輔系:法律,以補公行系的不足。這聽起來也是奇怪,我們的教育部為什麼要設一個沒有出路的系,然後「逼」大家再修一個輔系?

在台灣,學非所用太普遍,沒用的科系不勝枚舉,大家反而習以為常,認為,「反正人人都是學非所用,即使唸一個沒用的科系也沒關係,」一位父親勸他被二一的孩子無論如何一定要插大,「橫豎再撐個兩年就畢業了,有大學文憑可以求職就好了。」

很多工作不限科系!

不過好消息來了!企業在開出職缺時,科系上填「不拘」占六成,因此從「不太有用」的科系畢業的人有福了,因為可以就業的工作機會過半數強。

但是也請注意:當科系不是企業的考慮重點時,學校就會列為判斷標準,自名列前茅的學校畢業的人會比後段班的人容易爭取到大公司、高薪資的工作機會。

還有另一個要注意的重點是,科系不拘的職務,通常在專業門檻上要求不高,或是它比較倚重個人的天份或特質,這類工作最常在服務業上看到,比如:業務、門市、客服、總機,或內勤的行政庶務人員,它們的共通點是薪資低。因為人人都可以入門、很快上手,所以應徵者多,企業可挑選的人多,以致薪資拉不高。 (相關報導: 小心「高學歷智障」!為什麼從小拿第一名的台大畢業生,出社會反而很難用? 更多文章

然而無論如何,科系不拘的工作對於很多人來說,仍是一個可以快速切入的起跑點,社會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從這類工作開始做起,一路打拚到高層,甚至創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