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就知道,運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以外,也可以大幅改善心情。憂鬱的人出去散散步或走一趟健身房,通常會覺得好過很多。運動會刺激身體釋放腦內啡,讓人覺得更愉悅和幸福。無論我們是否感到憂鬱,運動只要不過量,都能幫我們提振精神。
有證據顯示,運動除了可以改善心情以外,還可以刺激大腦的成長和調節。哈佛大學精神科專家約翰.瑞提(John Ratey)在著作《運動改造大腦》(Spark)中寫到運動對大腦的許多助益,以下內容摘錄自他的研究。
瑞提寫道,運動時不僅讓你感覺更好,大腦也會運作得更好:你學得更快,認知更靈活,思緒更清楚,記憶更牢固。運動時流到全身的血液,在你停下來時,幾乎馬上就回到大腦中,讓大腦隨時準備好學習新知。
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運動後記憶單字的速度比運動前快20%。另一份研究指出,芝加哥校區安排學生早上先做運動後,8年級學生在一項標準化的科學測試中獲得世界第一的佳績,打敗台灣、新加坡和日本等數理一向很強的國家。
運動會刺激一種名叫「大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簡稱BDNF)的大腦成長因子,BDNF就像大腦的肥料一樣(瑞提稱之為「奇蹟成長素」),會讓你的神經元長得更健康,更粗壯,觸角和上萬個其他的神經元相互連結。此外,BDNF也會刺激新神經元的成長,包括海馬迴裡的新神經元。你可能還記得前面提過,海馬迴主要是負責儲存記憶,它幫我們把任一時刻發生的事情,融入先前體驗更廣的脈絡情境中。在海馬迴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看清大局。
這種把事件融入脈絡情境的能力,對管理煩亂情緒非常重要。當你在拖延之中掙扎,內心充滿擔心、焦慮、反叛或恐懼時,腦中的威脅偵測器「杏仁核」就啟動了。
通常海馬迴會幫你看清威脅,以免你陷入恐懼中,你可以告訴自己:「如果我不及時支付這筆信用卡帳單,不會真的失去一切。上次,我只不過付了滯納金而已。」不過,瑞提和其他學者指出,這種長期的壓力會破壞海馬迴(當神經元死去時,海馬迴會萎縮),降低它回憶過去的能力。隨著威脅偵測器的訊號逐漸增強,你愈來愈恐慌,逐漸失去實際的想法,開始對寫報告、處理過期稅單、去郵局領取積壓6個月的郵件等事情產生強烈的恐懼感。
運動不僅「趕走長期壓力的不適感,也可以扭轉負面效果」。研究證實,海馬迴縮小的老鼠可以藉由運動,讓海馬迴恢復到萎縮前的狀態。只要規律運動3個月,就可以讓海馬迴的血液增加30%。所以,去運動吧,它可以讓大腦幫你快點動手做該做的事,以下是一些建議,教你怎麼做。
1. 使用計步器
健康專家建議每天步行10000步,大約是8公里的距離。用計步器(別在腰際)可以大幅增加你每天走路的步數,每天增幅可達1.6公里!當你戴著計步器時,每一小步真的都很重要。多走幾步會讓你感覺更好,大腦更清醒,讓你有心去處理長期迴避的任務。 (相關報導: 原來喝咖啡能預防阿茲海默症!日本名醫公開5大「認知受損」徵兆,及早發現最重要 | 更多文章 )
2. 休息做點運動
當你發現任務停滯不前或你遲遲無法動手時,先休息一下。休息可以打破讓你充滿恐慌、焦慮或自責的神經線路。不過,休息時做的事情很重要。你應該想辦法活動身體,而不是坐著看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或吃一碗冰淇淋。去街上散步一圈,踩10分鐘的健身腳踏車,或是隨著你最喜歡的音樂在客廳裡起舞,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大腦準備好集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