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的產油核心地帶遇襲,除了讓沙國原油產量頓時減半,更讓全球油價再次陷入漲價的龐大壓力。雖然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都尚未提出「一刀斃命」的關鍵證據,但是這兩個關係緊密的盟國都同聲指責伊朗發動攻擊,除了美國國務卿龐畢歐18日飛抵沙國拜會王儲穆罕默德,川普更表示48小時內會對伊朗宣布經濟制裁,而且更多軍事選項似乎也箭在弦上。

龐畢歐18日飛抵沙烏地阿拉伯,除了拜會沙國王儲穆罕默德,共商應對回應伊朗攻擊的對策。他也對媒體表示,葉門的胡塞組織想把責任往身上攬,但這改變不了伊朗涉案的痕跡,以及德黑蘭領袖威脅全球能源供應的事實。龐畢歐雖然將14日的空襲稱作「戰爭行為」,不過美國並未馬上採取軍事回應。也因為美沙兩國尚未拿出關鍵證據,伊朗除了堅決否認攻擊沙國,更放話美國要是膽敢攻擊伊朗,絕對馬上就會收到報復。

美伊關係繼續惡化中
美國去年片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並且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之後,雙方關係本來就急速倒退。今年6月,美軍的「全球之鷹」無人機在波灣上空遭到擊落,雖然美伊對於被擊落位置看法不同(是否因為越界遭到擊落),不過是伊朗的革命衛隊動的手,倒是沒有疑義。此事一度讓川普決定對伊朗動武,但川普自稱「在發動攻擊前10分鐘下令停止」,後來也放軟姿態,宣稱「很難相信伊朗是故意的」。

如今美國一口咬定,伊朗再次威脅全球能源安全,並且攻擊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川普這回會動武嗎?美國正副總統川普與彭斯曾先後放話,針對這場攻擊美軍「槍已上膛」(locked and loaded),似乎頗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但川普17日說,美國雖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軍隊,仍希望避免與伊朗宣戰。因為美國如果打算參戰,開支勢必驚人,沙烏地阿拉伯則是坐享其成,所以他們(沙國)應該付錢。18日又說,沒有採取軍事行動,其實是一種「力量的象徵」。

川普決策飄忽多變,美國到底打不打?
從放話要動刀動槍,一下子又撥起算盤,精算動武的利弊得失,甚至要中東換帖盟邦付錢再說,川普的決策風格確實讓人摸不著頭緒。這位美國三軍統帥18日又在推特上宣稱,他已經指示財政部長大舉提高對伊朗經濟制裁的規模,稍晚在加州又對媒體宣稱,具體的制裁內容將在48小時之內宣布。但大家真正關注的軍事選項,川普沒有說死、也沒有說清,只說他正在評估動武是否適當。川普還強調他的計畫「非常多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從粗暴的、到不那麼粗暴的都有可能」。 (相關報導: 沙國油田遇襲Q&A:沙烏地阿拉伯軍費支出全球第三,無人機為何能穿越沙國空防?誰才是沙國原油產量減半的元兇? | 更多文章 )

如果是「不那麼粗暴」的選項,《華盛頓郵報》分析,美國財政部已經條列了674個伊朗經濟實體與個人,包括銀行、養老基金、油輪、船運公司、水泥廠、飛機、法官、石油公司、甚至是監獄,都已經名列美國的經濟制裁清單,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伊朗的革命衛隊與外交部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華郵》說,雖然總是找得到一些還沒被列在清單上的制裁對象,但專家們懷疑還有什麼重要的經濟實體,可以讓川普大張旗鼓、表示自己給伊朗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