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台海封鎖戰2》古巴危機、柏林空運、黑海封鎖,解放軍「強制隔離」台灣的歷史觀照

1962年10月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美國海軍對古巴進行海上隔離(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一個海島國家長期與鄰近的霸權國家敵對,與遙遠的另一個霸權國家結盟。它為了抵禦「近鄰」的入侵威脅,接受「遠親」大量軍事援助,甚至包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近鄰」認定它逾越紅線,對它進行海上封鎖(隔離),強力阻止「遠親」的軍事支援。「近鄰」與「遠親」都是核武強權,全世界從來不曾這麼逼近核戰與第三次世界大戰……

上述的情景不是台灣海峽衝突的兵棋推演想定,而是60年前發生在「美國後院」的古巴飛彈危機(Cuban Missile Crisis),雖然兩者的時空背景有巨大差異,但有不少地緣政治要素相映成趣,歷史教訓依然值得借鏡。

中國對台灣與美國的壓力測試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日前率代表團訪問台灣,掀起台海驚濤駭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她離開之後,鎖定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規模、範圍與強度都史無前例的演習。其中有3個面向特別值得關注。

首先,解放軍展示其早已備妥具體、周密的演習/作戰計畫;其次,在「武力犯台」的戰爭想定之外,我們的因應對策可能要更加聚焦「海空封鎖」的準戰爭想定;第三,這次軍演對台灣與美國而言都是一次機會難得的壓力測試(stress test):面對解放軍海空封鎖,我們能撐多久、能否維持基本民生與社會秩序?美國與盟邦(日本?)有無能力與意願馳援?台灣與美國在外交上、軍事上要如何因應、反制?如果台灣被長期、全面的封鎖逼上談判桌,我們該做哪些準備、手上有哪些籌碼?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從中國福建平潭看台灣海峽(AP)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從中國福建平潭看台灣海峽(AP)

解放軍這回大動干戈,讓許多人對美國著名軍事安全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一份報告《中國對台灣施行強制隔離之分析》(Implications of a Coercive Quarantine of Taiwan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擊節歎賞。報告發表於今年二月,如今看來洞燭機先。

特別的是,報告標題與內容關鍵字用的不是「封鎖(blockade)」,而是「隔離(quarantine)」,兩者在實際施行上或許界線有些模糊,但在國際法與地緣政治上有重要的區別。而且作者並非自出機杼,而是溯源歷史:60年前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古巴飛彈危機立下的先例。

60年前的核武強權海上對峙,「隔離」與「封鎖」之辨

「驚爆13天」吾人耳熟能詳:1962年10月16日,甘迺迪總統召集核心幕僚會商如何因應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彈頭飛彈的危機,鷹派主張直接對古巴動武,鴿派主張以嚴厲警告勸退古巴與蘇聯。甘迺迪決定中道而行:海上封鎖古巴,切斷蘇聯核武軍援;強力展現美國的傳統與核子軍力,迫使蘇聯移除已部署的飛彈。22日,美軍海上行動登場。28日,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讓步,華府與莫斯科達成協議,危機解除(美軍對古巴的隔離進行至11月20日)。 (相關報導: 台海封鎖戰1》「鎖台軍演」後的國防難題:解放軍若是「只圍不打」,台灣該如何應對? 更多文章

在決策過程中,甘迺迪特別指示美軍行動名義是「海上隔離(naval quarantine)」而非「海上封鎖(naval blockade)」。之所以如此,要從《聯合國憲章》第42條談起:「封鎖」不但是一種軍事行動,更代表雙方已進入戰爭狀態。美軍要全力阻止蘇聯繼續運送飛彈,但絕不希望與蘇聯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冷戰升高為熱戰、核戰、第三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