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觀點:臺灣是興還是衰?激進台海路線面臨台海衝突的後果

美方利用臺灣作為刺激、牽制、消耗中共的首要「戰略棋子」。這意味著中華民國有深陷於大國鬥爭「漩渦」的「棋子」的風險,此風險的大小程度攸關生死興衰。(資料照,美國海軍官網)

一、臺灣興衰決擇!激進台海路線面臨的衰台惡果

當今,美國與中共國處於「低階期」的「新冷戰」(此「低階」是相較美蘇「第一次冷戰」的強度而言)。中華民國對於美國而言至少有兩大意義:其一,臺灣對於中共國和美國有優先的特殊利益和價值意義,並且位於當今「新冷戰」的最前沿;其二,臺灣的戰略位置和經濟地位(如高階晶片製造占世界九成),在美國對中的總體戰略和印太地緣政治以及經濟安全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美國必然力圖保台,同時美方也要利用臺灣作為刺激、牽制、消耗中共的首要「戰略棋子」,而「戰略棋子」就意味著可能遭到中共的打擊報復。這意味著中華民國有深陷於大國鬥爭「漩渦」的「棋子」的風險,此風險的大小程度攸關生死興衰。

本文的「棋子」和「棋手」等這些名詞皆中性概念無褒貶,不含價值判斷,只是為了把複雜的戰略問題講得通俗易懂一點,僅此而已無他意。「棋子說」指國家在國際戰略、地緣政治裡的地位作用而言,不是指國家失去自主權,而是說自主的小國面對敵對大國,因為弱小而必須依靠己方大國的保護,所以必須有配合大國戰略的政策和言行,如此必然被對立一方的大國施壓甚至於面臨衝突及戰爭,小國就猶如大國戰略「大棋局」裡的「棋子」,但是「棋子」並非完全被動或者不自主的,小國有自主權但是「身不由己」,這是接受大國保護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是這樣的小國不等於大國的戰略資產,歸根到底小國法理上是有主權的,並且可以有所自主的,可以有政治智慧和政治藝術尋求在大國「冷戰」中避戰避禍的。

言歸正題,中共國有世界第二位的政經和軍事的綜合實力,其對於中華民國臺灣的政治企圖是「統一」。中共國對於臺灣作為美國「新冷戰」的「第一戰略棋子」,對於臺灣做出刺激、牽制中共國的作為,中共會有什麼樣的應對呢?這是值得深究的中華民國生死攸關的問題。首先美中之間因為核武和利益權衡,所以爆發「熱戰」(兩國間直接戰爭)的可能性微弱,不大可能出現引發美中「熱戰」的中共入侵臺灣的「大戰」,但是卻有中共發動「台海小戰」的可能性(如「隔離要港」、「要道封控」和短期的局部衝突)。「隔離要港」來源是2024年10月14日中共開展「聯合利劍—2024B」的圍台軍演,中共海警艦隊首次參加圍台演習,解放軍和海警演練「聯合戰略警區」,演練「隔離」作為的全流程,及與軍艦整體支援模式,其目的是「要港要域封控」。這次軍演表現的是中共對台的預案。所以說這不是戰爭,然而隨時可能激化成局部戰爭的軟性局部衝突,所以本文稱為「軟性台海小戰」。而「台海小戰」一詞則包涵「軟性台海小戰」(如「隔離要港」等)以及可能的短期局部戰爭。因為「軟性台海小戰」不是戰爭,所以至多使得美中從低階的「冷戰」升級為高階的「冷戰」,不會引發「熱戰」,最後美中之間會通過施壓和談判交易解決此「軟性衝突」,這使得中共國和美國可以繼續保持「冷戰」的局面,這符合美中的利益 (相關報導: 幕後》美國駐韓聯軍司令退役四星上將為何入陣漢光兵推?台海開打有一個重大想定 更多文章

而這「台海小戰」卻能沉重打擊「戰略棋子」的臺灣的經濟和人心,甚至於還會使川普覬覦的臺灣晶片製造業被要求被迫遷往美國避險。但是此「小戰」會使美國國際威望受損,也會使中共面臨嚴厲的國際制裁等,所以中共國謹慎不發,美國則保持警戒。但是「台海小戰」(如「隔離要港」、「要道封控」等)隨著「冷戰」進程只會越演越烈的邏輯,會越來越迫近。目前中共和臺灣事實上已經處於「非戰爭脅迫行動(Short-of-war Coercion Course of Action) 」的狀態,「灰色地帶衝突」手段的運用已經是常態(如中共軍機飛過「海峽中線」、圍台軍演等),所以與升級為「軟性台海小戰」甚至於局部衝突的距離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