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輝觀點:蔣中正總統與胡璉將軍

蔣中正總統(見圖)於1949年1月下野前,他授權胡璉重建12兵團,國防部給他一張空頭支票,指定由浙、閩兩省各徵新兵3萬人,江西1萬5千人。(圖/維基百科)

《蔣總統胡璉將軍八二三手札》,序言由已故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及前總統府資政胡為真撰寫;導讀由軍史作家張友驊執筆,張友驊先生除了寫長篇導讀之外,另外出版《刀鋒戰將胡璉》,並且在YouTube主持【張友驊談兩蔣時代國軍將領】100多集,是典型的「歷來治史者都只論及將相王侯的豐功偉業」。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黎民百姓被挾迫上戰場,或為王師?或為流寇?完全不是自己所能決擇,國共內戰也是這樣。

胡璉在江西和廣東境內徵兵的實況

蔣中正總統於1949年1月下野前,他授權胡璉重建12兵團,國防部給他一張空頭支票,指定由浙、閩兩省各徵新兵3萬人,江西1萬5千人。

但浙、閩兩省後來都不買帳,唯獨江西省主席方天正是抗戰時石牌之役與胡璉一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的老長官,因此放任他在省內展開搶壯丁的行動,最後在廣東省抓壯丁,以「搶救青年」為名,在撤離潮汕前,見到青少年就抓來當兵。於10月間居然從大陸帶出了10萬大軍。

劉文孝在2021年11月17日臉書貼文:看完新出版的兩本胡璉專書後,想起書架上還有一本拿到手12年卻還沒翻過的《時代見證》。這次有空翻開李先生的大作,才瞭解那是胡璉在江西和廣東境內徵兵的實況,內容看得瞠目結舌。 [註1:筆者在《東森新聞雲》發表〈你有所不知道的故事--胡璉在江西和廣東境內徵兵的實況〉,文中敘述胡璉部隊違法抓兵及槍殺逃兵的殘酷手段;古寧頭戰爭後剋扣士兵薪水的事實,經張友驊先生公開證實。]

《時代見證》作者李隆昌是在江西省「一甲一兵」徵集的新兵,屬陸軍第118師,對於當時制裁逃兵的凶殘手段,所作紀實的描寫,足以證明這個師的凶殘本質。第118師的軍紀敗壞,胡璉將軍早就知道,卻無能改善,曾建元〈胡璉與怒潮的浮光掠影〉指出:「7月22日胡璉嚴詞申斥沿途拉伕抓兵,第118師李樹蘭部為駑駘劣騎」,但古寧頭戰役該師作戰有功,獲頒榮譽虎旗,師長李樹蘭上校晉陞少將,歷史只刪節了一點,犯罪就變成豐功偉業了。

胡璉將軍。(取自維基百科)
胡璉。(取自維基百科)

古寧頭大捷

1949年10月25日的古寧頭大捷距今已歷73載,與大陸的三大戰役相比,這場戰爭只能算是一場小衝突,因為國軍連年戰敗,為了鼓舞士氣,遂稱之為「古寧頭大捷」。在古寧頭戰役的文獻中,胡璉獲得極高的評價,這場戰役的勝利幾乎成了他個人的功勞。難道是這樣嗎?

胡璉將軍於1949年10月初赴台,奉命接任防守金門,於10月24日由基隆乘船赴金門島,25日夜停泊金門外海,耳聞砲聲,但不知共軍已登陸金門發生戰爭, 26日上午10時胡璉在水頭登岸,11時胡璉抵達戰場,未及交接防守任務,立即加入戰爭序列,指揮作戰。

古寧頭戰役起於10月24日深夜,25日整天雙方發生激戰,當胡璉26日中午抵達戰場的時候,兩軍早已分出勝負。26日傍晚時,解放軍彈藥用盡,倖存的共軍退到海灘,隨即被國軍團團包圍。10月27日清晨,殘餘解放軍投降,戰役結束。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D-Day 諾曼地啟示錄 更多文章

金門島原來沒有守軍,1949年8月李良榮第22兵團進駐,配屬孫立人派遣的青年軍第201師兩個團及戰車第3團(欠1營),擔任金門防務,總兵力約1萬人,於10月13日得到胡璉部隊第18軍高魁元軍長率第118師支援,後於10月24日得到劉雲瀚第19軍第14師、第18師支援,總兵力約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