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媒體及視頻的諸多討論可知,〈核四應否啟封及商轉〉涉及下列三大問題:
1、核四在現況下是否安全?
2、核四所產生的核廢料應如何處理?
3、台灣是否需要核電?
筆者在針對這些議題表達個人觀點時,也期望幫助讀者較有系統、較中肯的了解此議題的全貌,以便在核四公投時可投下適當的一票。
核四在現況下是否安全?
在〈核四在現況下是否安全?〉一事上,正、反兩方常在媒體及視頻上吵得沸沸揚揚。筆者從另一角度切入,提出建議如下:
1、筆者堅信,〈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人民的堅持)。但在12/18公投之前恐難以澄清〈核四在現況下是否安1全?〉因此,在公投時〈可暫時假設核四在現況下安全無虞〉。
2、在此假設下,若台灣人民以公投方式同意了核四啟封及商轉;然而經中肯的核安專家評估後認為,核四在現況下是〈不安全的〉,則蔡政府有充分的理由不執行對核四的公投結果。
3、因此,若核四通過公投,〈核四在現況下是否安全的評估〉就極為重要。此項工作理應由客觀而中立的核安專家們擔任;而許永輝(台電的核能人員)、黃士修(擁核代表)、王伯輝(退休的核四廠長)等利害關係者都不適合擔任評估人員,在評估期間也都不適合在媒體或視頻上發表意見(因為利害關係者易有成見,也易以成見影響他人)。
4、但許永輝、黃士修、王伯輝等可提供他們贊成或反對核四的理由,供評估專家們做更深入的探討。為了中肯及客觀性,此項評估應外聘評估小組。這些外聘專家若能達成共識最好,若無法達成共識,宜根據他們的辯論內容來達到〈真相愈辯愈明〉的效果。
5、〈核四在現況下是否安全?〉是專業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因此,擁藍或擁綠人士在核安專家們評估期間也應保持沉默,以免影響核安專家們的專業判斷。
對於〈核四在現況下是否安全?〉藍綠及社會大眾應該都想知道,中肯而專業的評估結果吧!畢竟,核四已投下的近3000億元都要全民買單,值得做專業評估。外聘專家時,尚可一併訊問先進國家對核廢料的處理方式及其優劣點(可大幅減少社會成本)。
對經濟部長王美花所說之〈不如重蓋核電廠〉一事,筆者的觀點如下:
〈重蓋核電廠〉違背了蔡政府〈急廢核電〉的重大策略,蔡政府不會採納,並不可行。因此,經濟部長所說之〈不如重蓋核電廠〉,只是想誘使大眾在12/18公投時,針對〈核四應否啟封及商轉?〉投下〈不同意〉票而已!
核廢料應如何處理?
核一、二、三廠已經有許多高階核廢料,目前是濕貯於核電廠的水池內。台電已參考先進國家的做法,擬將之轉於核電廠的乾貯設施中(不比濕貯差),但一直未獲准。
若核一、二、三廠的高階核廢料獲准乾貯,則核一、二、三廠延役及核四商轉只是增加高階核廢料的量而已(並未衍生新問題),比照已產出的高階核廢料乾貯即可,不是大問題!
因此,應優先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既有之高階核廢料為什麼不能比照先進國家轉為乾貯而必須繼續濕貯?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每一座核電廠在出事前都安全無虞 | 更多文章 )
台灣是否需要核電?
近年來台灣大力發展綠電,希望能跟上世界趨勢並降低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但由環保署提供聯合國UNFCCC的數據來看,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07年以前大幅上升,2010年之後則並未顯著下降(下圖),顯示減碳的績效不彰(溫室氣體的移除量在這些年大致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