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台灣》「台灣認同」公投10年後在高雄走下坡!「發大財」如何打破鐵綠高雄?

角逐國民黨總統提名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去年競選喊「發大財」,只是船過水無痕的口號嗎?(資料照,顏麟宇攝)

角逐國民黨總統提名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去年競選喊「發大財」,只是船過水無痕的口號嗎?從大數據分析看來,恐怕威力真的很強……。

去年11月24日的「東奧正名」公投案,是台灣史上第4次有關「台灣認同」的公投案,此前分別是2004年民進黨推動「強化國防」、「對等談判」兩案,併稱「和平公投」;2008年民進黨再推動「是否同意政府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入聯公投」。

尤其2008年後民進黨歷經大敗,中間選民移轉,因此大選綁入聯公投的情況,應較能如實反映當年台灣民眾對「台灣認同」的分布情形;10年過去,《新新聞》嘗試釐清2次公投反映「台灣認同」的消長情形。

2008年3月,前總統陳水扁台南苦行時宣稱入聯公投有272萬6499人熱情連署。(總統府網站)
2008年民進黨推動「是否同意政府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入聯公投」。(資料照,取自總統府網站)

梳理2008年入聯公投在六都行政區的投票率,因當年國民黨發動支持者不要投票,讓投票率不過半就不會成案,投票結果儘管各鄉鎮市區該案同意率都高達8、9成,卻未必能真實反映在地認同,但若改採投票率觀察,投票率高/低某種程度可代表當地綠、藍選民的多/寡。

其次採用實義分析公司彙整東奧正名公投結果,整理出各行政區投同意/反對的「支持強度」。數值為1表示全數同意,-1表示全數反對。如果分析地點的支持強度為正數,代表同意多過反對,而強度愈趨近1,顯示當地愈同意公投案;反之愈趨近-1,代表愈反對。

照上述方法比對六都所有行政區後,大致可得出若某一區2008年入聯公投的投票率愈高,同區對2018年東奧正名的支持強度也會愈高;反之投票率愈低,代表愈多藍營支持者抵制入聯公投,將影響同區東奧正名呈現的支持強度愈低,或反對強度愈高。

20181121-奧運人協會號召數名頂尖運動員代表召開反對東奧正名公投案記者會。(蔡親傑攝)
運動員代表號召反對東奧正名公投案。(資料照,蔡親傑攝)

高雄「台灣認同」公投支持度下滑 這些地方都輸台南

分析高雄市,將入聯公投各行政區的投票率,與東奧正名的支持強度透過皮爾遜積矩相關係數分析(PPMCC,用以分析兩變數之間的相關程度,數值落於1至-1之間。當兩者為正相關時,一數提升另一數也會跟著上升;愈相關得出關係係數愈高),得出0.886,代表高雄各行政區入聯公投的投票率漲跌,10年後仍可對應到東奧正名的支持強弱。

但高雄市整體對台灣認同公投的支持度卻呈現大幅滑降。再篩選出台南市、高雄市在入聯公投前15名投票率的行政區,並對應東奧正名支持強度後,可發現兩市擁有相近入聯公投投票率的行政區,台南在東奧正名的支持強度明顯強過高雄。

尤其投票率過半的深綠區,像是台南學甲區在入聯公投有51.25%投票率,東奧正名投出支持強度0.1686;但高雄市仁武區有51.06%投票率,卻僅投出支持強度0.001;或前高雄市長陳菊引以為傲曾在林園區獲7成5支持,但入聯公投投出47.99%高投票率,東奧正名公投僅剩0.05支持強度,明顯遜於台南鹽水區47.92%投票率,可得到0.124的支持強度。

原高雄市區也有相同現象,如三民區及綠營票倉前鎮、小港區,在入聯公投都有45%投票率,但東奧正名已是反對票稍多。 (相關報導: 解密台灣》東奧正名公投藍綠歸隊,2020大選恐重演統獨之爭 更多文章

20190618-SMG0034-E01-解密台灣_a_發大財效應?高雄不再深綠?
 

「發大財」打動高雄人心 藍營幕僚:老共窮台策略奏效

「去年從原縣區先開票,韓市長還贏,就知道大勢已定了。他針對原縣區喊『貨出去』,對原市區喊『人進來』,打動很多人。」一位去年曾擔任韓國瑜造勢護衛隊員的高雄地方人士分享道,再搭配當時韓國瑜喊出「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拒絕意識形態治國等,確實道出市民心聲,因此反映在有台獨色彩的東奧公投支持度普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