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誇大RCEP效益?經濟學家:非中國主導、對美國不具威脅

2020年11月15日,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圖為越南總理阮春福(AP)

國和其他14個亞太國家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之簽署後,諸多媒體指稱,此一佔全世界1/3生產總額(GDP)、22億人口的經濟圈有助於鞏固中國在亞太區的經濟強國地位,並對美國構成挑戰。

不過,四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經濟學家指出,RCEP的效益早就透過東南亞國協(東協)加一的機制已逐步實現,而且東協才是RCEP的主導國,不是中國。他們說,RCEP對中國最重大的效益,是進一步打開日本等亞太市場,以「彌補」未來對美國出口可能的減損。

部分經濟學家還說,美國有全世界最大的需求市場,是包括中國在內的RCEP成員國都要爭取供應的市場,怎麼可能如部分中國媒體所說的,「羨慕嫉妒恨」被排除在RCEP外,或者「拜登落下風」。相反地​​,他們說,既使美國總統川普不再連任,拜登如期上台後也應該還是會持續推動對美國最有利的「供應鏈去中國化」,這才是中國最害怕之處。

邱達生:RCEP無法挑戰美國的買家地位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表示,中國積極加入RCEP是為了因應美國自5月以來開始籌組的「經濟繁榮網絡(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以及「可信任夥伴」聯盟,來推動「供應鏈的去中國化」。

在此前提下,他說,中國的盤算是:未來對美出口若受挫,可以透過RECP將中國製的廉價商品,以更低的關稅來爭取東協等國的市場份額。邱達生說,中國會是RCEP簽署後的最大贏家,但包括中國在內的RCEP成員國大多是依賴出口的製造供應商,再怎麼樣都挑戰不到美國的買家地位。

邱達生向美國之音表示:「美國永遠是有一手好牌的,為什麼?因為它是在demand side(需求端)。需求端說話。美國的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大家都想要,包括美國自己都想要(保留給美商)。但是美國現在就是說,我這個市場不願意再分給你中國了,所以,你(中國)現在去搞一個RCEP,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最後美國會慎選它的suppliers(供應商),就是說,我這個需求要慎選誰是我可以信任的,它不會去偷我的技術,而且它supply(供應)我的東西是quality(有品質的),不會去影響到我美國人的健康等等。」

邱達生說,美國現在的策略是要遏止中國的廉價品繼續傾銷到美國市場,並希望美國公司能將供應鏈從中國移出,甚至移回美國,以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因此,他說,當拜登明年1月上任後,即便不再承襲川普總統所留下的「經濟繁榮網絡」以及「可信任夥伴」聯盟,或者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等路線,但他應該還是會持續推動對美國最有利的「供應鏈去中國化」,屆時,失去了美國這個大市場的中國還是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相關報導: 為何不參加RCEP?印度官員:中國是臭名昭彰的侵略者,印度才不參加他們主導的貿易集團! 更多文章

亞太15國簽訂RCEP協議,受疫情影響,15國代表以視訊方式留下合影。(AP)
亞太15國簽訂RCEP協議,受疫情影響,15國代表以視訊方式留下合影。(AP)

徐遵慈:中國靠RCEP打開日本市場

位於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也說,東協近幾年來早就透過「東協加一」的機制分別連結中、日、韓、紐西蘭和澳洲五國的市場。因此,RCEP是一個由「東協加一」擴大至「東協加五」的貿易協定。也就是,原來的東協十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再併入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