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素養從小培養!剛獲得農委會頒贈食農教育貢獻獎的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2020「灃食SUPER食育教師大賽」,今(14)日在台北市人文氣息濃郁的華山文創園區進行決選。本次競賽吸引20縣市參與,共211件教案參賽,15組團隊以「學校午餐」、「學校在地特色飲食文化」或「台灣特色飲食文化」為題發揮創意,最後台北市永安國小、桃園市雙龍國小附幼優異表現,獲得金獎肯定。
灃食教育基金會董事吳明昌表示,這次競賽初決選邀請多位飲食教育界專家擔任評審,包含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湯惟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林如萍、營養師李婉萍、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教育部國教署公私立幼兒園教保專業發展專家、聯合報教育事業部等組成評審團,以教育啟發性、創意創新性、實踐可行性、應用推廣性、簡報表達性為標準,
本次參賽教案主題豐富多元,有從在地飲食文化出發,展現與土地結合的企圖心,引領孩子能夠認識在地食材;也有教案從民俗辦桌文化角度切入;還有從教案中傳遞「林下經濟」的新概念,議題創新且符合潮流,讓評審難以取捨,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才選出決選團隊。
評選過程中,評審對教案中常出現的地瓜、芋頭、稻米特別有感,評審特別提到,在地小人稠的台灣,有很多學校進行農作實有困難,且往往教師帶孩子進行食育課時,作為「活動」的比重遠遠大於「教育」。建議教師設計教案時,可以深度挖掘教育的面向,透過引導與互動,帶領孩子思考飲食對健康、環境、國際觀等層面的影響。
為激勵參賽教師們在校落實教案,還將頒贈教學獎勵金給隊伍;而本次參賽的教案未來也會公布在灃食網站上,提供對飲食教育有興趣的老師使用。 (相關報導: 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日常生活中養成10大健康飲食習慣,讓你遠離罹癌風險 | 更多文章 )
灃食教育基金會期待為老師打造揮灑食育創意的舞台,希望每個孩子因老師的投入,在校園中培養出一輩子能帶得走的飲食素養,也期待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投入食育,一起為下一代的飲食素養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