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暑假都很晚睡,開學後天天遲到該怎麼辦?心理師教你4招戒掉孩子的「上學拖延症」

這禮拜就開學了,暑假每天都睡很晚、萬一上學爬不起來怎麼辦?心理師教你4招搞定孩子賴床的習慣。(圖/sasint@pixabay)

要開學了,每天盯著孩子日程的日子又要開始,「為什麼還不去洗澡?都幾點了?」、「快去寫功課啊,你要寫到半夜嗎?」你不斷催促,孩子卻仍一再拖延,甚至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心理師王意中教你幾招戒掉孩子的上學拖延症!

追蹤睡眠週期, 建立規律生活

這頓飯,吃得氣氛凝重。

順仔開學迄今,已經因為上學遲到而被記了無數次警告。全家人為此爭議不休。

「你看你,這件事情該怎麼解決!」媽媽拿出手機,上頭顯示著導師傳來的訊息畫面。順仔苦著一張臉,不說一句話。「說話啊!別當作沒這回事!你們導師三天兩頭就傳LINE提醒我,不,應該是明示、暗示地『警告』我,要我多注意孩子,多負點管教的責任,別再讓他遲到。「還強調,全班就屬你的問題最糟糕!真丟臉!」說完,媽媽眼神斜瞪著順仔,隨後轉向順仔爸。「妳看我幹麼?」「幹麼?為什麼你不說說話,表示點意見?」媽媽最討厭爸爸總是那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和順仔有關的事,媽媽都得攬在自己身上,好像單親媽媽一樣。

「妳就讓他早睡早起呀。」「又是這套老掉牙的無用理論,我已經很努力讓順仔早睡了!」「那他應該就早起呀!」「哈!說得簡單,如果他能順利早起,上學還會遲到嗎?」媽媽很不以為然地說道。「那就把他叫起來啊!」先生不說話還好,話一出口,讓媽媽心裡更火大。「怎麼問題到你這裡都變得好像很簡單?你以為他那麼容易叫醒嗎?」

媽媽愈說愈氣,似乎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父子倆各自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在媽媽滔滔不絕的抱怨聲中,不知如何是好。只見滿桌的菜都要涼了……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

1. 責任感的建立

以我自己為例,當我必須搭乘早班高鐵到外縣市時,通常會把起床時間設定在清晨四點四十五分,給自己預留約半小時的時間進行出門前的準備,再從宜蘭開車前往台北車站。

女兒曾問我,為什麼天氣那麼冷,爸爸還可以那麼早起床?當下我刻意挺起胸膛,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肩膀,說:「責任!」隨後,開玩笑地用力拍向自己的鮪魚肚,說:「不負責任!」

沒錯,能否早起,以及是否擁有「中廣」身材,多少和責任、生活習慣有關。對孩子來說,冬天氣溫那麼低,如果可以繼續在被窩裡睡覺,是多美好的事;爸爸我當然也想繼續窩在暖呼呼的棉被裡,但還是會驅使自己早起。若因為睡太晚而錯過了交通時間,造成演講延誤,那後果可不是簡單一句「不好意思,我睡過頭了」就可以帶過的。

要長期維持這樣的習慣,責任感的建立是刻不容緩之事。而所謂責任感,即是對自己、對別人以及給出的承諾負責的態度。

2. 對後果的在乎程度

有些父母可能會發現,當孩子隔天要校外教學或和同學約了要見面,都會主動提醒:「爸爸,明天記得叫我起床!」「媽媽,妳鬧鐘撥了沒?」在這些情境中,孩子對於「能不能準時」這件事情就顯得戰戰兢兢。我們多少也可以由此觀察出孩子對於每件事情的在乎程度。

回過頭看,當孩子上學老是遲到,不妨想想看,除了被記警告和扣分,是否還存在其他會讓他更在乎的後果?若他對可能引來的後果感到不痛不癢,那麼是否準時出門、上學,對他而言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就算遲到了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