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西來庵」那群農民,為何對余清芳死心踏地?除了慘烈結局,你更該懂的噍吧哖真相

江定(左)為事件中的武力領袖,余清芳(右)則是最主要推動者。(圖/研之有物提供)

「歷史的真相,不會只有一個!」這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康豹特聘研究員的信念。以噍吧哖事件為例,會有日本警察的真相、武裝農民的真相、受難婦孺的真相......。康豹整合比對戶籍資料與判刑檔案、親身訪問當地遺族,試圖了解當時農民的抗爭經驗。

「革命」的台語怎麼說?不然你問蔡阿嘎怎麼講?當時台南山區的農民根本不會。康豹很認真地提出這個問題,思考一個盲點:噍吧哖事件先被日本殖民政府形界定為「土匪事件」神話,後來更被國民政府形塑成「抗日革命英雄」神話。但 1915 年發生的噍吧哖事件,如果是依循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概念而發展,事件發生十五村庄的農民應該會發展出「革命」的台語來溝通,並有當地相關史料被保存下來。

究竟農民為何武裝抗爭,康豹發現,先前很少人真正去了解這些農民究竟是甚麼「原因」,才敢跟一個現代殖民政權對抗。

我要研究的是「經驗」:不同的人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經過,為什麼加入抗爭、遇到哪些困難、試圖如何解決。

還原事件:戶籍資料、判刑檔案、田野訪問

噍吧哖是地名,即今日的臺南縣玉井鄉,此武裝抗爭事件遍及圖中十五個村庄。(圖/康豹整理資料、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所編繪,研之有物提供)
噍吧哖是地名,即今日的臺南縣玉井鄉,此武裝抗爭事件遍及圖中十五個村庄。(圖/康豹整理資料、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所編繪,研之有物提供)

康豹團隊蒐集兩種資料進行比對分析。第一個是《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中之「被判刑者資料檔」,包含參與起事者的個人資料、加入的時間、被起訴判決的情況。第二個是「事件發生村庄的戶籍資料」,包含台南縣沙仔田、芒仔芒、竹圍、崗仔林、內庄仔庄、南庄、中坑、北寮、竹頭崎、菁莆寮。

先前省政府訪問噍吧哖事件受難者,被訪問的對象都是男人,康豹省思這是典型的大男人主義歷史。2001 年在研究助理的協助下,團隊訪問了五位曾經目睹噍吧哖事件的老阿嬤,當時她們都在躲避子彈、眼睜睜看著親人被殺害或抓走,從老阿嬤口述的歷史中,了解武裝抗爭失敗後的衝擊。

導火線:土地被徵收、颱風災害

清代時,台灣中南部約有數千間「糖廍」,磨甘蔗、把糖榨出來賣,由百姓自己當糖廍的小老闆。但是日治時期這些私人糖廍被迫關閉,所有甘蔗只能賣給日本人的糖廠,而糖廠只開一個價。以前人民也可以自由上山開採樟腦、苧麻,但日治時期的林地幾乎變成國有地,要獲得日本人許可才能開採。

農民經濟受損,屋漏偏逢連夜雨,在 1913 和 1914年間台灣發生兩次嚴重的颱風災情,甘蔗被破壞、米價飆漲,要果腹的米變得相當貴。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這不是當時整個台灣的農民都要面對的難題嗎?為何特別是噍吧哖這些農民起來抗爭?第一,台南山區一帶,在清代時期沒有被政府管到,相傳若有官員來到玉井,當地耆老會拿紅包請他調頭,再走下去出什麼事不負責。第二,當地民情相當剽悍、不服來辯,擅長宋江陣和武術,也不排除用械鬥解決問題。 (相關報導: 蔣介石、毛澤東、張學良,誰最厲害?他的奇特答案,戳破歷史課本上的「烈士」強效洗腦... 更多文章

最重要的是,在存亡危機之時,農民受到余清芳的救世信仰鼓吹,並且宣佈武裝抗爭成功之後,參加抗爭者可以免除賦稅、也能做官。就像在茫茫大海快溺斃時,有人丟給你一個救生圈說「留下來,或跟我走」。

江定:噍吧哖事件的武力領袖,當地的農民幾乎都聽命於他,形象宛如《教父》電影中的馬龍‧白蘭度,被日人逮捕時仍然正氣凜然。(圖/康豹,研之有物提供)
江定:噍吧哖事件的武力領袖,當地的農民幾乎都聽命於他,形象宛如《教父》電影中的馬龍‧白蘭度,被日人逮捕時仍然正氣凜然。(圖/康豹,研之有物提供)
余清芳:噍吧哖事件中,以宗教力量勾畫救世願景,鼓吹農民抗爭的關鍵人物。頭腦很聰明,知道日人要來統治台灣,很快第一件事就是去學日文,也替日本人做過事(巡查補)。(圖/康豹,研之有物提供)
余清芳:噍吧哖事件中,以宗教力量勾畫救世願景,鼓吹農民抗爭的關鍵人物。頭腦很聰明,知道日人要來統治台灣,很快第一件事就是去學日文,也替日本人做過事(巡查補)。(圖/康豹,研之有物提供)

激起火花:天命即將改變!大家衝啊!

日本警察很兇、土地被徵收、稅務太重,老百姓吃了很多苦,相信會有一個皇帝或聖人來相救。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拿起武器跟統治者對幹。

1915 年 8 月,余清芳等人遭日人逮捕後,被收押的武器,可以看到宋江陣的影子。白框圈起來的「乩筆」是余清芳打仗之前,向神明請示的「法器」。(圖/康豹,研之有物提供)
1915 年 8 月,余清芳等人遭日人逮捕後,被收押的武器,可以看到宋江陣的影子。白框圈起來的「乩筆」是余清芳打仗之前,向神明請示的「法器」。(圖/康豹,研之有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