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喜歡在過年除夕夜圍爐吃火鍋,比台灣氣候更寒冷的日本也是如此嗎?在被稱做「大晦日」的這一天跨年夜,日本人都習慣吃些什麼呢?如果你住宿到日本家庭想入境隨俗,你可能得有心理準備。
如果來到日本跨年,這段期間可能會在大街小巷、電視或報章雜誌,常看見三個字:大晦日。日本人稱12月31日叫做「大晦日」。我們一看到「晦」這個字大約就直覺是「晦氣」之意,似乎很負面。難道「晦日」是倒楣的日子嗎?而且還加個「大」字,豈不是大觸霉頭的日子?千萬別誤會了。其實「晦」字在此跟晦氣無關,本義也是來自中文。我們現在已經不太使用的詞彙,日本仍保有非常古典的用法。

晦,取自於月亮陰晴圓缺「弦、望、晦、朔」的四種變化。朔是新月,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晦則是月亮看不見,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所以每個月的最後一天稱為「晦日」,每一年的最後一天就是「大晦日」了。只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將農曆節氣直接搬到新曆來用,如今晦日在日本被挪用成新曆的最後一天,已跟農曆無關,故大晦日的12月31日月亮多半還是看得見的。那麼,大晦日的這一天晚餐,日本人都習慣吃些什麼呢?
跨年夜的必備年菜:蕎麥麵,以及御節料理
在大晦日的這一天晚上,家族或朋友們團聚在一起,最普通的習慣就是一邊看NHK的「紅白歌合戰」,一邊晚餐。年菜吃什麼?台灣人喜歡在過年要「圍爐」吃火鍋,因此住在日本的台灣人也習慣如此跨年。但其實在大晦日,會吃火鍋跨年的日本家庭並不多。
傳統的日本家庭年菜,根據統計,六成左右的家裡,習慣上都會煮蕎麥麵來吃。這一天的蕎麥麵被稱作跨年蕎麥麵(年越しそば),其實用意跟我們所謂的壽麵類似,希望來年有如長長的麵條一樣繼續健康長壽。另外約有兩成半的家庭,家裡吃的是烏龍麵,意義也是相同的。

正式的日本年菜,是日文中所謂的「御節料理」(おせち料理)。如果在跨年前逛一趟便利商店或日本百貨的超市地下街,就會看見許多販售預購御節料理的攤位。御節料理看起來很像是高級版的日式便當,但是以正方形的飯盒或漆器來承裝,在九宮格或四格或七格不等的分隔中,放進各種食材。原本在古代是以豐盛的料理做為謝神的奉祭品,後來演變成歡慶節日的正月料理。
美麗但冷冰冰的御節料理
盛放御節料理食材的飯盒或漆器,正式名稱叫做「重箱」。其實就是在吃日本料理時,常會看見桌上出現一個個疊起來的正方形食器。「重」字不是重量,而是重疊之意。故使用「重箱」吃年菜,有一年疊著一年,年紀增長,節節高昇之意。
依照不同的地方和習慣,御節料理使用的重箱會分成使用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的「重組」,稱為二段重、三段重、四段重和五段重。不過,實際上不會有人說「四段重」。因為「四」因為跟「死」的發音(shi)相似,故會避開這個字的發音,以四的另外一個發音(yo)來稱呼,漢字也借字轉換成發音一樣的「與」字,成為「与の重」。

御節料理中的食材,主要會具備四大種類,分別是:祝肴(開胃小菜)、煮物(燉物)、燒物(燒烤)和醋物(醃漬物),其中不乏包括龍蝦在內的各種山珍海味。越是高級的御節料理,越是強調使用當令高級食材。一份御節料理訂購下來,通常都要日幣兩萬圓左右。更不用說像是伊勢丹或三越這樣高級的百貨了,一份看起來量並不多的御節料理,價格上看日幣五萬的不在少數。
如此價格不菲的日本傳統年菜,在視覺的顏色搭配、食材的排列組合和「重箱」的設計上,看起來都非常漂亮,一定很好吃吧?對日本人來說也許是肯定的答案。不過,對台灣人來說可能就不一定了。因為這些御節料理,其實就跟日式便當一樣,全是事先做好的。大部分甚至是放在冰箱冷藏過,拿出來吃的時候也不會加熱,換句話說,御節料理全是冷冰冰的年菜。

你要是問起日本人,跨年時節那麼冷,為何不吃些暖和身子最好是圍爐的年菜,而是花那麼多的錢買御節料理,盡是吃些冷冰冰的年菜呢?日本人多半會愣一下,然後吞吞吐吐地告訴你:「跟家人吃御節料理是日本過年的傳統,就是一種『緣起』討好運的象徵。」問到最後,可能有人會坦承:「其實我也是想吃熱呼呼的火鍋的。」 (相關報導: 中國心山寨繪馬入侵清水寺!讓日本人翻白眼的4大繪馬禁忌,千萬不要犯 | 更多文章 )
大晦日的日本年菜。無論是再怎麼喜歡日本的台灣人,對於在跨年夜面對一桌冷冰冰的年菜,恐怕還是有點難以接受的吧。怎麼樣?到日本跨年想入境隨俗吃一頓非常日式的年菜嗎?還是決定自己的年自己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