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真的有罪嗎?被掩蓋的真相,讓前深藍青年決心代表民進黨參選、改變社會!

一個出身軍公教深藍鐵票家庭的孩子,為何最後會成為朋友口中的「扁迷」?(圖/萬興里里長 詹晉鑒律師@facebook)

出身自軍公教深藍鐵票家庭,原本對於民進黨的印象是「暴力」、「沒水準」,對於阿扁的印象是撕裂族群、鎖國、不會治國,但接觸一些被掩蓋的真相後,他漸漸改變,甚至代表民進黨參選里長,期望改變社會……

「理性中立選民」

我出生在軍公教家庭,我的父親是一名警察。據我自己觀察,我爸這輩子從來沒有不投票給國民黨的候選人。因此,很多人問我說你們家是藍的還綠的,我的標準回答幾乎都是:「我爸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投給黃大洲,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投馬英九,2000年總統大選投給連戰,2004年總統大選投給連宋……」

呵呵,跟阿扁有關的所有重要選舉,我們家幾乎都投給了國民黨,很藍吧。

回顧我爸的投票傾向,現在的我是這樣理解的:我爸是客家人,我媽是閩南人,從小我就可以感受到我爸因為不大會講台語,陪我媽回娘家時,那種「不會講台語」的窘境。對於客家人而言,這種窘境卻因為中國國民黨實行的「國語」政策而「紓解」,因為不論閩南人或客家人的母語都被打壓,被迫全面學習外來政權的國語——「北京話」,客語族群在語言使用上終於可以和閩南族群平起平坐,所以才義無反顧地支持中國國民黨吧。

因為我爸的政治傾向是非常忠誠且單一,所以在我家,其實是不大談論政治的,至少在我參選之前都是這樣。高中時我念的是自然組,大學一開始念的是交大電控系,跟政治是完全擦不上邊的。即使後來重考轉系進了台大法律系,我對於政治仍然沒有涉獵,連看報紙也只看體育版。

2006年以前,對於台灣歷史與民主化歷程,我是一片空白,包括228事件,我一無所知。在還沒有認識到台灣「苦悶的歷史」前,我對於民進黨的印象是「暴力」、「沒水準」,對於阿扁的印象是撕裂族群、鎖國、不會治國,受到當時媒體的影響,我也曾經到紅衫軍抗議遊行的現場。

過去我崇拜的政治人物是孫運璿、李國鼎。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看的第一本非注音的書籍就是天下出版的《孫運璿傳》,對於書中的內容如數家珍。一言以蔽之,當時的我是個典型會主張「統獨只是假議題,或藍綠一樣爛,票投國民黨」的「理性中立選民」。

差強人意的總統連任

影響我關心政治的契機,是在大學畢業那年(2006年),因為當時很紅的線上書籤網站FunP。我就在當時接觸了台派部落客的文章,例如獨孤木、酥餅等。這些部落客的文章,對之前從未認真看待台灣政治的我而言,起了極大啟蒙的作用。

我開始了解過去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威權統治,粗略地認識228事件,進而在國家認同上開始確定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2006台北市長選舉,謝長廷與郝龍斌的對決,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認真地觀察選舉,從那時候開始我幾乎每天閱讀自由時報,並且仔細了解高雄過去與現在的顯著改變,還有馬英九的8年市政,認為謝長廷當選市長能夠讓台北市重回阿扁市長時期的活力。後來2008年總統大選,雖然當時全台灣瀰漫著馬英九王者歸來的氣氛,我仍然深信謝長廷能夠帶領民進黨逆轉勝,可惜事與願違。 (相關報導: 「怎樣,不行被幹嗎?」性交易和通姦除罪,最年輕立委參選人把性愛拉下神壇! 更多文章

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我為了抗議陳雲林來台,在行政院靜坐後被警察舉牌強行驅離,並在自由廣場打地舖睡了一晚。我雖然關心台灣政治,但對於是否要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或事務,一直停留在「坐而言」的階段,離「起而行」還有一大段距離。在社運場合裡,我是獨來獨往的個體戶,從來沒有想在社運裡成為領導者或幹部,甚至連去幫忙打雜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