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竟已掉進「人才無路用陷阱」

台灣表面上失業率低但青年失業率卻高,掉入「人才無路用陷阱」。(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整個臺灣經濟社會早已經掉進了「人才無路用陷阱」之中;但是,蔡英文政府卻還繼續準備加碼「落井下石」,讓臺灣社會與人民淪陷得更深,令人焦心不已。

典型的「人才無路用陷阱」困頓併發症

主政者傾力轉型正義既滿三年,卻已看到臺灣社會掉進典型「人才無路用陷阱」(Jobless Trap) 的嚴重困頓境遇:最具體顯見的社會表徵,是越來越趨嚴重以至越發普及深化的「年輕人失業」(un-employment)與「中高齡無業」(un-job)現象。

「人才無路用陷阱」主要映現一個國家社會的人才資本,無論是新生人力資本或是資深成熟人力資本,都普遍化沒有就業就職機會地「被失業」或「被無業」:「年輕人失業」是知識經濟時代普世固坿存在且不斷惡化的國家客觀社會問題;「中高齡者無業」則是今天臺灣特有的政策法制劣化所肇致的主觀人為問題。

「年輕人失業」加上「中高齡無業」的並存現象,是國際經濟學家研究世界經濟發展成長歷程驗證中,一種開發中國家發展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遭遇到的國家經濟發展成長兩個重大瓶頸困頓病症:「人才無路用陷阱」是開發中國家成長發展過程,極可能普遍與「中等所得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並存的一對絆腳石;「中等所得陷阱」讓開發中國家晉級不上去,「人才無路用陷阱」讓開發中國家加速度下挫頹敗,兩者並存更是充分預示一個國家社會之必然「停滯」或「敗退」。

很不幸的是,自從2000年陳水扁首次政黨輪政以來,臺灣社會就已開始顯露兩大陷阱的癥候現象,近二十年薪水不漲,就是兩陷阱症候群的具體實證表現,祇是,蔡英文甫一坐天掌政,疾疾優先力推各領域方面的重大「轉型正義」行動,益發使得這兩大陷阱癥候群症狀,加劇惡化罷了。

青年就業機會遽縮與市場可適職能空洞化

青年失業潮(Youth Unemployment)在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爆發之後,已然成為全球性重大的普遍化「國安危機」,而且展望未來十年之內,恐怕都還無法消解。按照聯合國統計分析,今天全世界15 – 25歲青年人占全球人口失業率高達17%,其中87%的青年失業者都出於包括臺灣在內的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而最根本核心的失業或無業原因,是在於「技能危機」及「職能可適性」問題。

這種全球性就業機會萎退與收縮的「年輕人失業」危機,刻正映現在今天臺灣新世代青年勞參率的衰減降低。

臺灣十年前20~24歲勞參率,一向都遠高於全國勞動力平均勞參率水準之上,但是,十年後的今天,則已掉落到平均水準再減去10個百分點以下;這種慘狀,對照於整體就業市場的失業率水準變化,更為顯然,目前全國平均失業率3.63%,但是,青年新世代失業率則高達15%~16%,可見其事實劣化情況之一般。 (相關報導: 林建山專欄:這種不正義不道德的事,蔡英文不該繼續胡為亂作 更多文章

自2008年之後,臺灣已呈現是個工業製造業勞動力越來越發極度短缺的社會,特別是製造業的技術勞動力及技能勞動力,更是長達20多年缺工率均至少24%,甚至高達32%的驚人地步,乃至變成為臺灣產業企業不得不要外移他遷的重要壓迫因素。但是青年新生人力「可就業」與「被雇用」機會,不但不增加,卻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