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台灣中正紀念堂有上萬人聲援中國「八九學運」,學生高舉布條呼籲「支持大陸民主自由」,「反對中共打擊學生民主抗議活動」。6月4日的血腥鎮壓發生後,「坦克人」的畫面透過全台無線電視播送,當時的台灣新聞記者稱,「勇敢的中國人用血來寫歷史」,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流淚的民眾「希望每位中國人有朝一日都能享有自由與民主」。
六四天安門事件轉眼已過30載,兩岸的情勢與政治局面迥然不同,台灣當年為此憤慨激昂、痛哭流涕的畫面不再,近日在台灣出席六四30周年座談活動的中港政治人物也有所感慨。王軍濤指出,台灣人應支持中國民主化,他激昂說道:「30年內,天安門的坦克將開到台北自由廣場上。把共產黨推翻,才是台灣人免除恐懼的政治先決條件。」

台灣能夠在中國民主化上做出許多貢獻
中國民運人士王軍濤1980年代致力於民主啟蒙運動,六四時期也積極參與學生的抗議活動,1990年被中共認定「是煽動、組織、指揮反革命暴亂的重要案犯」,遭到判刑13年,4年後才被以保外就醫的名義送上飛機,前往美國,重獲自由之軀。30年來不斷推動民主運動,王軍濤認為,台灣能夠在中國民主化上做出許多貢獻,只要台灣不再有「鴕鳥」心態。
21日於清華大學舉行的「六四清大座談會」上,王軍濤指出,25年前我來到台灣,試圖要求台灣人民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當時你們手上的選項是『支持』或『不支持』,有些人會疑惑『我們為什麼要管大陸的事呢』,今天,台灣人民面對中國消滅民主自由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手上選擇是『抵制』還是『不抵制』。」

王軍濤說:「30年前,那一輩台灣人還可以選擇要不要介入中國事務,現在你們這一代台灣人一定會跟中共的坦克撞上。30年內,天安門的坦克將開到自由廣場,我們1989年的經歷,就會是你們的命運。」他認為,台灣面對中國有三個選擇,一是發大財,但是「香港、西藏就會是你們的命運,當初中共保證西藏和平解放、一切不變,但西藏現在呢?」
王軍濤說,第二個選擇就是「終於正視中共威脅,台灣開啟新冷戰」,「以台灣海峽為線,把中共堵在海峽之外,但是台灣人將生活在失去安全與自由的驚恐中,就像冷戰中的西德人民。因為冷戰不能消滅中共,只不過是逼出一個西朝鮮(指中國)。」
他激昂表示,第三就是「協助中國民主化」,支持那些為中國民主事業而戰的人,聲援在腐敗暴政下受害的群體,「把他們當成你們的一部份,他們在為你們而戰,他們沒了,你們就準備面對坦克」。
台灣人為什麼對六四「冷漠」?
18日在台灣大學舉辦的「六四30周年研討會」上,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民主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慧卿指出:「依照我過去跟台灣朋友的交往,覺得立法院人士不關心六四,國民黨最重視賺錢,民主黨則是關心獨立,認為我們與他們不是同胞。香港每一年都有好幾萬人參與紀念六四,台灣給我們的印象則是對六四比較冷漠。」 (相關報導: 六四30年》隔年「野百合學運」爆發 曾建元:目睹天安門悲劇,台灣領導人避免重蹈覆轍 | 更多文章 )
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曾建元回應指出,台灣學生30年前關注六四天安門事件是以一種「民族主義」情結、「關懷同胞」的角度,然而隨著台灣民主蓬勃發展,台灣社會需要一段時間,去重新檢視本土原來被忽視的問題與制度,國民黨、民進黨為了獲得選民支持,也必須要把政策焦點放在台灣本身,從公共利益、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方面著手,所以台灣民主化這幾十年來,中國議題就離台灣比較遙遠,比較難以引起台灣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