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前必看》該怎麼安排適合的路程?腳程如何預估?登山達人公開新手必知7件事!

登山如何預估路程?時間、季節、水源注意事項一次告訴你。(圖/山女孩Melissa&Mao冒險生活 提供)

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的影響,接觸戶外活動的人口在短時間內暴增許多。剛接觸登山健行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這條路線需要走多久呢?」

由於網路上各個紀錄的記錄人體能、團隊組成都不盡相同,最令人害怕的,我想就是錯估行程安排(腳程)導致無預警的摸黑下山,除了會破壞開心出遊的興致外,也會對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險。因此,如何預估登山行程的時間和腳程,也成了現在自組登山相當重要的環節之一。

登山時,只要看到這種導覽的地圖,我們都會停下來確定自己的所在位置。(圖/山女孩)
登山時,只要看到這種導覽的地圖,我們都會停下來確定自己的所在位置。(圖/作者提供)

在網路上搜尋登山紀錄時,估算腳程前通常會先注意以下幾點:

1. 路線是否相同:

同一座山,往往不一定會只有一個登山口,如果錯看了從其他入口起登的文章,可能會造成預估上的誤差,所以最先要注意的是路線是否完全相符!

以苗栗的加里山為例,登山口有分鹿場登山口以及大坪登山口。加里山的路線十分多變,以鹿場登山口為例,除了可以走傳統的加里山路線外,也可以前往哈堪尼山,體力好的甚至會走哈加縱走。

2. 人數/隊友的體能狀況:

人數多的隊伍,相對的行進時間會比人數少的隊伍來得長——當然囉,如果整隊都是健腳或是越野跑的隊伍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這也是一個考量行進速度的參考值;而隊友們的體能是否程度相當,假設有隊友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那麼行程的估計也需要多抓一點空間來避免摸黑下山。

在網路揪團時,往往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判斷對方的行進速度,便常看到有人發生「隊友聲稱自己很弱,在一開始卻被海放看不見他的的車尾燈」的情形。因此出發前評估隊友的體能狀況是否與自己接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前準備。這時可以問問看對方「有沒有爬過一樣的山」,以完登同一座山時間來做比較。或是利用下一項目所提到的上河百岳時程,來計算是否大家的腳程是否一致。

跟到太強的隊伍自己會走得氣喘如牛,非常辛苦,甚至拖累隊伍行程;相對的,若跟到太慢的隊伍卻又會一直在等待,兩者都不是一個好的情形

這次的錐鹿古道,帶了沒在運動的朋友爬山,把四個小時的路程走到了六小時才結束。(圖/山女孩)
這次的錐鹿古道,帶了沒在運動的朋友爬山,把四個小時的路程走到了六小時才結束。(圖/作者提供)

3. 行進時間:

登山時到各個紀錄點的時間,盡量選擇有列出詳細行走時間的紀錄,以我們自己行走聖母山莊的紀錄而言,如下:

人數: 3人,皆有登郊山百岳經驗。

路程/時程: 09:30 五峰旗停車場出發 - 10:00 聖母山莊朝聖地 - 10:50 通天橋(聖母山莊登山口)- 12:00 聖母山莊(大休2小時)- 13:50出發下山 - 14:35 通天橋(聖母山莊登山口)- 15:10 聖母山莊朝聖地 - 15:30 五峰旗停車場

若是百岳的路線,可以參考上河出版社所出版的百岳上河圖,裡面有紀錄他們團隊的百岳行走時間。在預估百岳路線的路程時,上河圖也是我們每次都會參考的重要資訊。在臉書社團中,也可以看到許多人都會以上河時間作為一個參考值,再以比例的方式預估自己所需要行走的時間;如上坡時約是上河的0.8倍,下坡則是0.7倍;這樣除了可以讓夥伴們知道你的速度外,也可以更加精準地去預估這段行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相關報導: 新手必看》登山要帶什麼?2張圖讓你搞懂必備裝備,加碼傳授打包技巧! 更多文章

休息的時候,可以抽空比對一下自己行進的速度和紀錄上是否相同,來調整後續的行走狀況。(圖/山女孩)
休息的時候,可以抽空比對一下自己行進的速度和紀錄上是否相同,來調整後續的行走狀況。(圖/作者提供)

4.行走距離/上升下降的海拔高度:

在登山時,這兩個數據直接地顯示了行程的難易度,甚至可以分得更細一點。以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來說,起點820林道為海拔2620公尺,一直到8.4K的營地反而還下降了60公尺變成2580公尺,可想而知這段路程不會有太大的高低起伏(當然還是要搭配沿路的等高線圖來判斷)。自8.4K後,短短1.6K往畢祿山三角點(海拔3370公尺)的路程,卻要上升海拔750公尺,這段路真的是很陡峭,所以也可以發現我們的紀錄中,1.6K的路程背著重裝走了接近4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