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明天的失業大潮,新政府準備好了嗎?

探視多位準閣員們的思維和人脈網絡,宛然不如英派政策標榜的進步團隊,更不像是能快速甩脫馬政府所遺留的政經大泥潭。(資料照,林俊耀攝)

新組政府林全內閣被視為財經內閣,小英將之修正為「改革內閣」。這樣一來,原本大家預期要全力拚經濟的政府,就全都架高了姿態:台灣經濟只能是改革政府下優先施政的一大主題而已,當然兩者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然後,當時序逼近4月底,新政府的閣員名單大抵已經完整公布,但我們所看到的似乎不是擅長於改革的團隊,反而是穩定的需求大於改革的動力。準閣揆林全稱:「不求亮點而求能夠盡快上手」,這樣說法似乎也更能符合小英穩健且嚴謹慎思的性格。

改革的能量要放到最大,同時,改革的動盪會減到最小。民主進步黨,現在是國會的多數黨。我們單獨過半,我們就要兌現對選民的承諾,我們一定要兌現對選民的承諾,改革絕對不能剩一半。 

不是「改革」也不是「財經」,其實像是「過渡型政府」

不妨這樣子猜度吧,由於交接期拖太長,小英團隊知道已經沒有蜜月期,希望是新政府就任後都能在穩定中慢慢促成改革成果,所以閣員都以具備經驗而能立即上手為前提,然後輔以較年輕的副手,經初期歷練熟悉行政業務後隨時準備接棒。果真如此,我們又似乎得將此一閣員團隊視為「過渡型」政府囉。

然而,在我們都還沒機會評點新政府閣員之前,卻已喚來準政府的三場小地震:從準政委張景森獨闖經濟部要求電價緩降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輕棄農民陣地聲言美豬擋不了,再又爆出張景森在臉書上大酸協助文林苑王家抗爭的學生、社運團體,在在都已經讓還在彼此認識的未上任新內閣受到一定程度內傷,也相對給了已經倒地奄奄一息的國民黨喘口氣的機會,藍營在這陣子好像都已開始找到可以舉槍打靶的立腳點,甚且連綠營名嘴戰將們也集體反過來大嗆他的荒唐要求他閉嘴。

英派政府所企圖的「穩」已經出現小裂痕,小英誇言自栩會是個「最會溝通的政府」都已被貼上大問號?儘管準發言人童振源幾度公開解釋,林全也親上火線幫忙滅火,可是張景森事後卻依然不脫其權力傲慢和自恃高點的任性,在其臉書上發表的道歉長文,也完全背離英派支持者的一貫立場,尤其是新世代們對小英的萬般期許,都可能在張政委的文字間而被重擊。他的道歉長文寫道:

我在臉書的發文原本是替這些運動者感到不值,並不是要揶揄或嘲諷他們的理想。

文句間所要傳達的價值觀幾已呼之欲出了,參與運動者的信念不就是要抗爭張準政委這類人所代表的權力傲慢嗎?從對面立場看過來,也當然會覺得運動者們在淒風苦雨長期抗爭的熱情付出實在太不值了!這不就是資方權貴們一貫訕笑的表情嗎?

張景森所點燃的爭議不僅無法澆熄,尤其社運團體們群起攻之的聲浪仍正在集結中。這就是麻煩人物,這樣對立的價值觀所必然引爆的衝撞,也是英全政府內可預見埋藏的地雷彈。

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出席民進黨第九屆立法委員研習會議。(顏麟宇攝)
新政府還未就任,準政委張景森就在自家後院忙著點火。(顏麟宇攝)

「政策共識」都在英派政策白皮書裡了,居然還會暴走? (相關報導: 風評:烽火內閣現世報,蔡英文蜜月期沒了? 更多文章

如果從穩定的角度看新政府,再若求諸於多位回鍋的閣員所曾有過的表現和經驗,也並無足以令人信服或擊掌稱頌的言與行。此與人民原本所期待的「改革」「提昇」「點亮」,顯然仍存在極大差距。以是要寄望於現任閣員名單,而在彼等施政上能有大開大闔的力度顯然力有未逮。特別是,新政府中有人跟幾大財團的曖昧關係,尤其是跟建商集團間的親暱性,寧不啟人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