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政府對「自由貿易區」,不能只打「恐嚇牌」

高雄港為台灣最大的國際港埠,作者認為,高雄港位於東北亞、東南亞航線,與中國大陸區塊的咽喉,港埠設施與深水碼頭條件也優於香港。(取自交通部觀光局)

有關高雄為什麼要設立「自由經貿特區」韓國瑜五月五日開播,舉例荷蘭Lipton紅茶,說明高雄未來經貿特區,能夠用這個作業方式,譲高雄發大財。可是隔日行政院蘇院長卻馬上回應,說韓市長的紅茶發財說,可能會傷害台灣茶農的利益,茶農一定會反對而不可行;另外稍後蔡總統更離譜說:「自經區台灣貨與大陸貨會搞不清楚,會傷害台灣品牌的出口」。蘇院長及蔡總統的回應,讓我對台灣這個國家捏了一把冷汗,竟然我們國家的最高首長們,對於發展經濟策略只剩恐嚇牌了。而且民進黨恐嚇牌打習慣了,所以高雄民進黨的議員也再補上,高雄自貿區恐遭受中國「木馬屠城」,國家由這群把人民當白痴的蠢人領導,難怪經濟一籌莫展了!

事實,韓國瑜所提Lipton紅茶,是英國人湯瑪士•立頓1890年創立的,他著名的廣告詞「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he tea pot);為達到廣告詞的要求,他選擇在錫蘭種茶園,美國及印度設工廠,另外,他發現紅茶會因水質不同,而有口味上的差異,例如適合曼徹斯特水質的紅茶,來到倫敦卻完全走味;於是他定期從各地送來當地的水,再配合各地的水質,製造不同口味紅茶行銷回去。他是英國人,但是卻選擇歐洲最大港荷蘭陸特丹為總公司,而非英國倫敦,其原因就是陸特丹得以歐洲樞紐港的優勢,以最低成本將製造紅茶的各種原料生產要素,全部在陸特丹組合,包裝,再運銷到全世界市場,讓人可以喝到「與家鄉的水完美組合的紅茶,就是這樣他成功的佔有世界2/3的紅茶市場,並博得「世界紅茶之王」的稱號。

Lipton紅茶在樞紐港自由貿易區,外國進口原物料,可以在區內「不通關,不入境」,簡易加工後再馬上又出口,其目的是增加港口就業及產品附加價值。(取自flickr@Mike Mozart)
Lipton紅茶在樞紐港自由貿易區,外國進口原物料,可以在區內「不通關,不入境」,簡易加工後再馬上又出口。(取自flickr@Mike Mozart)

Lipton在陸特丹不必設生產工廠的簡易加工作業,即是目前世界主要樞紐港口最火紅「自由貿易區」的作業模式,簡單說即在樞紐港自由貿易區,外國進口原物料,可以在區內「不通關,不入境」,簡易加工後再馬上又出口,其目的是增加港口就業及產品附加價值,而產出大量的轉口貿易。因為這些茶葉原料不會進入台灣市場,所以當然不會傷害茶農,另依原產地證明規定,若是能夠採用35%以上臺灣茶葉當原料,則能夠以MIT再出口,如此對台灣茶農反而幫助很大,這不是目前科學園區內各著名廠牌的行之已久,創造舉世羨慕的「臺灣經濟奇蹟」的作業模式嗎?怎麼會因為與大陸貨分不清楚,而影響「台灣製造」的商譽呢?又高雄如果真的建立「經貿特區」,船舶進出管理與方式,與現在是完全一樣的,完全不需要改變,怎會有「木馬屠城」呢?真的不知道這些是什麼理論? (相關報導: 風評:蔡英文撿到上世紀的槍─活在過去的洗產地說! 更多文章

安平港海運快遞專區,每日都有船班可運送海運快遞貨物進出口。(圖/臺灣港務高雄分公司提供)
作者表示,自經區讓茶葉原料不會進入台灣市場,且依原產地證明規定,若是採用35%以上臺灣茶葉當原料則能以MIT再出口,對台灣茶農反而有幫助。(資料照,臺灣港務高雄分公司提供)

事實在亞洲與陸特丹一樣,有樞紐港地位的香港和新加坡,兩港都完全沒有農工產業,但卻一直以轉口貿易而名列世界貿易量前茅。新加坡於一九六九年通過自由貿易區法,於機場及港口內設置七個自由貿易區。香港自英國佔領後,即宣佈為自由港至今。2017年WTO報告,二地的國際貿易額,分別高達11,400億及7,010億美元,是世界笫3及第9貿易國,其中香港經過簡易加工轉口貿易總值達5,440億美元,約有58%轉口貨物來自中國大陸,另外經香港轉口往中國的韓國貨,也達263億美元,日本199億美元,馬來西亞105億美元,泰國74億美元,新加坡54億美元等,其創造的貿易和物流價值,佔香港GDP22%,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當中,最重要的引擎;也就是香港若沒有貿易及物流業,其他金融服務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與旅遊業等三大支柱產業將歸零;同樣,香港若是沒有處理中國大陸運輸需求的能力,香港貿易及物流業一樣歸零,顯然中國大陸才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