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全球股市連年不斷的漲勢,讓越來越多投資人心癢難耐、想要借錢買股票。但作者提醒,長期數據顯示,借貸成本將讓報酬明顯減少,而連本帶利償還更是巨大的壓力,若遇到股市大跌,投資人到頭來很可能一場空。
這兩年很多人都在說:「低利率就該要借錢做投資啊!反正我們可以長期投資二十年,借錢投資就是要為了可以順利累積到足夠的退休金啊!」但這樣的思維,似乎沒有考慮到會不會有「過度投資」的問題發生。
借錢投資美股,報酬率跟公債差不多
這張圖是美國股市從過去1980年到2021年9月的每一個月,開始進行投資20年的滾動年化報酬率。所以也可以視為你在過去四十年間任選一個月,進行單筆投資二十年的年化報酬率。

看得出來,最好的投資期間是從1980年4月到2000年3月,年化報酬率高達17.3%。投資20年約可以讓資產增長23倍。
但很有趣,最差報酬的20年投資期間剛好是從2000年4月開始進行的20年。年化報酬率約只有4.98%。
也就是說,在市場行情最熱絡的階段做單筆投入,雖然不會虧錢,但最後的報酬率肯定不如過往的樂觀經驗。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有個地獄倒楣鬼投資人在2000年4月借了一筆錢投入美國股市。借貸利率假設平均為2%好了(但實際上可能遠不只),4.98%的年化報酬率扣除掉2%的資金借貸成本,其實這筆單筆投資的實際報酬率只有2.98、大約是3%。
有划算嗎?如果相比於同期的美國短期公債20年滾動年化報酬2.95%,似乎沒有。
因為這個投資人在20年間必須經歷網路科技泡沫,金融海嘯兩次大崩盤,還有去年的疫情重挫。但最後報酬卻不見得可以打敗短期公債。(延伸閱讀:0050太貴,回檔再買?專家打臉:自以為會抓高低點的人,股市大漲時多半空手!)
未來股市報酬率有可能回落
當然你可能會說誰知道之後市場行情是往上還是往下,但我們卻可以思考一下,現在單筆大額投入的獲利空間高不高。
根據VTI這檔ETF官方資料,過去十年的單年度報酬率,只有一年是負報酬,兩年是近乎零報酬。更有四年是以倍數超過平均年化報酬率。看到這些數據,你還會覺得現在的報酬率算是「正常表現」嗎?

我無法預測未來是否還會持續上漲,但我們根據歷史數據可以知道有「均值回歸」這個現象發生。
雖然有年化高達17%以上的高報酬現象,但相對也會只有近5%的低報酬現象產生。所以才會有平均報酬11%。
投資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穩定提供報酬。假設我們現在透過借貸的方式擴增了投資本金,結果後面迎來的是低報酬,而你卻又有償還貸款的壓力。
你真的有辦法維持長達二十年以上的投資嗎?(延伸閱讀:30元買0050,竟然漲2成就賣!工程師離開台積電頓悟:長抱ETF,讓你賺錢也賺到人生)
金融危機時,只有少數人能順利借到錢
或許你會說,那我們等市場大跌的時候再來借錢重壓就好啦!
其實像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真的能借到錢,而且敢借錢做投資的,大概只剩軍公教人員。因為他們的收入穩定,銀行不怕放款出去收不回來。但要是其他的中小企業主,或是一般上班族在當時是很難借到錢的。如果當時錢好借,就不會有很多人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而導致生活困頓。(延伸閱讀:為什麼軍公教是最適合投資的一群人?)
所以真的不要以為在股市崩盤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去銀行搬錢。
現在資金寬鬆,經濟又熱絡,當然銀行很敢把錢借你。但千萬不要跟08年相提並論。
最後我做了一個回測,得到一個很有趣的數據。假設我們從1980年開始對美國股市作定期定額投資,各位猜猜看這樣的年化報酬率會是多少?

是11.61%,是不是相當接近於進行投資二十年的平均滾動年化報酬率?所以如果你是定期定額的投資人,不見得你所累積的總資產,就會落後在相對高點借貸大筆金額一次投入的投資人。
投資其實是一種很違反人性直覺的事,不見得你要多做點什麼才不致於落後人群。重點還是在於你怎麼做到持之以恆。
時間對投資人有利,但不包含貪婪者。
作者為指數投資人,更多作品詳見個人網頁 (相關報導: 股票、基金、保單,該留什麼給家人?疫情下,預先規劃遺產稅務,比你想得更重要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