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保德信、聯邦之後,華南永昌投信成為今年第三家發行首檔ETF的業者,華南永昌優選50(009808)於今(16)日風光掛牌,但仍難抵龐大賣壓,直接摜破發行價並且低於淨值。根據盤後資料顯示,主要賣壓來自同屬一家的華南永昌證券分點,這與前兩天上市的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如出一轍,顯見這種不尋常的情況已非個案。
《風傳媒》日前報導,許多金融業基層為了達成IPO責任額,迫於無奈只能拜託客戶或自掏腰包申購,並於掛牌之後迅速拋售抽回資金,導致原本看似買氣熱絡的ETF隨即打回原形。
市場人士表示,看得出來業者已經盡力護盤,盤中甚至拉到發行價15元,終場收在14.98元,雖然不至於落差太大,但本週台股漲勢凌厲收在最高點,主打市值型ETF的表現卻不如預期,投資人難免會有怨言。
自家的ETF自己買
實際上,早在009808掛牌之前就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華南永昌投信新兵上陣沒有回單,其他券商意興闌珊,責任額壓力落在華南金控旗下證券公司的員工身上,據悉每人的「扣打」約為160萬元,其他包括銀行、產險等子公司也躲不掉,因此掛牌當天可能又會出現自家人賣壓「刷一排」的奇景。
果不其然,009808今日總成交量22563張,華南永昌證券合計賣超高達18131張,占比超過80%,全靠自營商買盤撐場。
進一步觀察賣超前15名,同樣是由華南永昌證券分點「霸榜」,包括「華南永昌—古亭」賣超2264張,「華南永昌」賣超1955張,「華南永昌—台中」賣超1496張,「華南永昌—基隆」賣超1375張……等。
市場人士指出,這樣的結果再次凸顯IPO責任額制度的扭曲,部分ETF缺乏市場需求與真實買盤,事到如今大家只是為了交差,掛牌之後紛紛拋售,已經背離長期投資的初衷,只待潮水退去,受傷的恐怕還是投資人與從業人員。
華南永昌投信指出,009808雖然也是市值型ETF,但選股邏輯並非只看市值,而是搭配講究企業長期獲利能力的護城河理論,同時設立單一持股上限30%、前五大持股合計上限60%等機制,並且透過毛利率、營業利益、投入資本報酬率等財務指標,挑選趨勢向上的產業,可望有比較好的報酬率。
華南永昌優選50追蹤台灣指數公司編制的特選台灣護城河概念優選50指數,以977檔上市公司做為挑選母體,接著根據流動性、近20季毛利率、市值至少300億元、營業利益與投入資本報酬率等財務指標選出96檔個股,最後按照普通股流通市值排序選出50檔,選股邏輯側重企業長期獲利表現。
009808未來會在每年5月的第13個營業日調整成分股,由於一年只會調整一次,有助於降低交易費用,經理費僅0.15%,給元大銀行的保管費年費率為0.035%,兩項費用每天從基金淨值扣取。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