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想,最容易虧錢:讓你大漲不在場、大跌卻都趕上的FOMO心態

全球股市熱絡之際,往往吸引投資人不明究理殺進殺出,最終白忙一場。(AP)

財經記者的工作之一是報導市場最新動態,身在此山中,很難不受市場情緒影響;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學會如何客觀看待資本市場冷熱溫度變化,而且忠實反映市場走向。大約8月以來,我觀察到台股氣氛明顯偏弱,2周內指數回檔最多達8%。在不少投資群組內,都看到各路散戶熱烈討論:這波為什麼下跌?某檔熱門股可能跌到幾元?如果對個股缺乏了解,連財報和基本資訊都沒概念,只因為套牢便心急如焚,這樣的人,很可能沒察覺到自己思惟已被「FOMO心態」所掌控。

全球超低利率刺激 投資人染上FOMO心態

什麼是FOMO?其實這是英文「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可以稱之為「錯過恐懼症」;此現象由來已久,近年全球資本市場受央行持續以超低利率刺激而屢創新高,讓受影響的投資人也顯著增加。

懷有FOMO心態的人會如何?首先,他們會高度焦慮投資績效落後於人,尤其是親朋好友;緊接著,他們會被焦慮驅使、壓寶那些正在大漲的標的,或者是周遭人士一致看好的標的。歸根結底,這種心態就是無論如何不能輸的表現。最明顯的例子,是中國大陸幾年前上演的共享單車大戰。

共享單車股東猛砸錢 FOMO心態典型

從2016年開始,中國大陸先後出現兩大共享單車品牌-摩拜單車與OFO,它們除了將共享單車打造成熱門行業,也幾乎囊括絕大多數融資:摩拜單車的投資人包括騰訊、高瓴資本、攜程、富士康、紅杉資本中國和創新工場;看好OFO的則包括阿里巴巴、滴滴出行、金沙江創投和經緯創投,雙方估值最高都曾上看30億美元,股東也都是明星級陣容。各家機構不斷砸錢,它們深信共享單車會改變中國大陸、甚至國外用戶的交通習慣。當時Fortune(財富)雜誌甚至以「兩個輪子,可以解決中國的碳排放問題!」高度評價這個行業

後來發生的事已是歷史,摩拜單車雖曾傳出,公司挪用消費者數十億人民幣押金的負面消息,但仍被美團以27億美元全額併購,改名為美團單車,創始團隊算是平安下莊;至於OFO沒這麼幸運,公司債台高築,終於宣告破產,連同其他較知名的永安行、哈囉單車和小藍單車等品牌,還有全中國上百萬輛被任意停放在街頭巷尾的共享單車,一起成為中國新創泡沫的經典案例。

中國共用單車,湖北省宣恩縣市民在摩拜單車投放現場掃描二維碼取車(新華社)
摩拜與OFO之戰,是動用雙方鑽石級創投陣容、死命砸錢堆砌出來(新華社)

摩拜和OFO雙方投資人,都堪稱中國大陸業界數一數二精英,難道沒有一人看得出共享單車只是豪華版融資遊戲、其商業模式很可能無法獲利?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受制於FOMO、從眾心態的不只是創投,散戶們當然不會缺席。問題是,創投的投資組合中還有些超級標的,能讓機構飽賺10倍以彌補虧損,散戶有這種實力或運氣、賺10倍才退場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相關報導: 投資股票分析員的話別照單全收!股市專家揭背後內幕,不想傻傻被騙5個重點要牢記 更多文章

長期經驗告訴我,選擇跟進買賣知名人士提到的標的,並不是最安全的投資方法。因為自己買進時利多已經廣為人知、價位通常已經被墊高,這就違反了巴菲特最重視的「安全邊際」原則。此外,因為缺乏研究,散戶往往只能小額買進、不敢下重注,說服自己「這是在試單」,結果是獲利金額不足掛齒。有時運氣好賺了錢,向上加碼卻買在高點,隨後回檔反而把獲利都吐回去。本是小注怡情,成了江湖遺恨。(延伸閱讀:長榮破了台積電的股市紀錄!當成交百大有16檔運輸類股,散戶能在山頂順利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