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南華早報》18日報導,解放軍已在靠近台灣的東南沿海部署「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還強調,該款武器「無法被攔截」,可以有效阻止台灣的分裂主義者蠢動,未來將逐步替代原有的東風-11與東風-15。東風-17到底是什麼樣的飛彈、預設攻擊目標又是哪裡呢?
Q.東風-17是什麼樣的飛彈?
東風-17是一款彈道飛彈,東風-11約在300到600公里、東風-15則是600到900公里,射程據稱可達2500公里的東風-17確實打擊範圍更廣。不過東風-17的威脅性主要並不在於射程放大。這款去年十一國慶閱兵才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不但是一款高超音速飛彈(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而且中國更宣稱東風-17可在高速飛行時改變飛行軌跡,使得敵方難以有效攔截。不但《環時》宣稱包括薩德、 標準三型和愛國者飛彈等美、日、台防空系統,都無法攔截到東風-17,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海騰(John Hyten)也說,美國對這款武器基本上「無法有效防禦」

Q.東風-17的預設攻擊目標是台灣嗎?
雖然東風-17部署在台灣當面的軍事基地,不願透露姓名的軍方人士也強調東風-17「射程更長、精度更準」;同時《漢和防務評論》的總編輯平可夫也說,為了加強對台灣的作戰準備,不但福建與廣東的海軍陸戰隊及火箭軍的規模近年不斷擴大,解放軍南部戰區與東部戰區的某些飛彈基地甚至增加了一倍,包括俄製的S-400防空系統、中國自製的殲-20戰機,也都已經部署就位,但東風-17的預設攻擊目標,可能主要不是針對台灣。

平可夫透露,像是射程可達600公里的S-400,確實雷達偵測與攻擊範圍包含了整個台灣,因此台灣無論是飛彈發射或者戰機、無人機起飛,S-400都可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且將其擊落;作為中國裁軍期間唯一仍在擴編的部隊,海軍陸戰隊的13個旅便有10個旅位於東南沿岸,中國軍方人士透露,解放軍的陸戰隊被認為在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不過射程2500公里的東風-17,打擊範圍遠遠超過台灣本島,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研究員費學禮(Richard Fisher)就認為,東風-17主要威脅的對象並非台灣、而是駐紮沖繩的美軍,使其無法馳援台海戰事。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暨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對中央社表示,東風-17雖有攻台能力,但這款飛彈射程更長,若單純劍指台灣,「多出來的射程就浪費了」。不過東風-17雖然不是瞄準台灣而來,但卻是解放軍攻台時「反介入/區域拒止」不可或缺的一環。蘇紫雲就認為,東風-17的部署應是打擊美軍基地及航艦戰鬥群為主,也就是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戰略的要角。 《環時》也明白指出,東風-17其實是要對付來自美、日、韓、澳的國際干預,以免上述國家利用軍事手段「干涉中國內政」。 (相關報導: 華府智庫最新民調:美國人民願意承擔風險、保護台灣不受中國軍事威脅 | 更多文章 )
Q.東風-17的實力是真的嗎?
香港親中媒體《大公報》曾說,東風-17只要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尤其東風-17跟東風-21D、東風-26一樣,都是專門針對美軍航空母艦而來的「航母殺手」,加上東風-17具備高超音速與滑翔可變彈道兩大特性,該款飛彈再重回大氣層邊緣的滑翔狀態,借助空氣動力進行速度調整與變軌,從而產生多樣化的複雜飛行軌道,使得敵方的飛彈防禦系統難以捕捉飛行軌跡,現有防空手段幾乎都無法攔截。不過蘇紫雲認為,東風-17在彈道高點仍可以反飛彈系統進行攔截,直接摧毀東風-17發射車或固定陣地的「源頭打擊」,也是有效防禦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