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月餅、不烤肉,韓國人在中秋節掃墓!揭韓中秋「特殊習俗」原來這天根本是媳婦受難日

韓國人中秋節竟然要祭祀、掃墓,來看看有什麼特殊文化吧!(圖/Republic of Korea@flickr)

大家引頸期盼的中秋節連假到了!韓國也不例外,在中秋節前後各休一天,這幾天的連續假日讓韓國人能放鬆心情,到郊外出遊、與家人聚在一起聊天,解放一下平時累積已久的壓力。

韓國中秋節的意義

韓國大多將中秋節稱作秋夕(추석)或固有詞한가위(即時間位在一年之中,大型的節慶活動),又稱作仲秋節(중추절)等等,另外,朝鮮半島過秋夕始於三國時代的新羅,結合了中國唐朝的中秋節慶祝秋收和賞月習俗及本土文化而成,除了原有慶祝秋收的意義外,還加上慶祝戰勝渤海國的意義。對他們來說,並不只是烤肉、吃月餅這麼簡單,而是在家團聚祭拜祖先,還有慶祝秋收的喜悅,向祖先表達感謝之意。

除此之外,中秋節也被稱為韓國的感恩節,因此政府將月曆上的秋夕,改為「Thanksgiving day」,宛如在過美國的感恩節,韓國有句話說「不需多、不需少,只願如中秋」,意思就是在中秋這個一年之中最宜人的季節,希望世世代代像豐收的中秋時節一樣不愁吃穿、過好日子。

為什麼是韓國三大節慶之一?

中秋節與農曆春節、端午節並稱韓國三大節慶,對台灣人而言,農曆新年是最忙的時候,大家忙著到各個親戚家拜年、領紅包,有些家庭還必須準備祭祀的活動,但韓國人過中秋節的方式就像在過年一樣,你能想像一年過兩次新年的感受嗎?韓國傳統的家庭一年固定要有兩次的祭祀活動,通常由女人準備祭祀的食物,遵照韓國傳統的祭祀方式,全部準備好後,再由男丁進行祭拜祖先的儀式,最後才是全家團聚吃完祭祀準備的食物。

一般來說,在中秋節前兩天,家裡的媳婦就會開始準備食材還有祭祀用品;中秋前一天,媳婦就要帶著食材到公婆家做祭祀的準備。

中秋當天,媳婦要起個大早、準備各種祭祀用的供品,包括湯、涼拌小菜、米飯、柿子……等,全部擺滿桌子,家族中的男人們才出現、開始祭拜祖先。祭祀過程也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然後媳婦們又要整理碗盤,接著準備全家人的早餐。吃完早餐,男人們拍拍屁股就回去補眠,女人們又開始收拾殘局。在中秋節這天,三餐都是這樣過,所以也有許多人認為,中秋節根本是媳婦的「受難日」啊!

韓國傳統習俗中,中秋節一早家中便會進行祭祀。此時,全家人會穿上特別準備的新衣,到老家參與祭祀的活動。等到祭祀完之後,有些家庭會去掃墓(在韓國叫做省墓),除去祖先墳墓周圍的雜草,在墳前敬酒,同時以簡單的祭品進行祭祀,此被韓國文化視為盡為人子孫的傳統孝道之一。此外,到底韓國人在中秋佳節會吃些什麼、娛樂方式又是什麼,才能讓家家戶戶過一個精采的假期呢? (相關報導: 「吃飯、喝湯把碗端起來就像乞丐!」揭密4大韓國特有的吃飯文化,簡直讓台灣人大開眼界 更多文章

Media_20180919100340_U3792
(圖/維基百科)

中秋節就是要吃松餅

中秋為韓國最具象徵性的節日,因此也發展出許多應景食物,而其中「松餅」則為韓國中秋最有代表性的美食。松餅為年糕的一種,在揉合熟成的米粉團內放入大小適中的芝麻、黃豆、紅豆、栗子等內餡後,包好放入蒸籠蒸煮。蒸煮時會鋪上一層松葉,故松餅最大的特徵則是會散發出松葉的香氣。一般在中秋節前夕,全家人會聚在一起製作松餅,傳說「若是松餅做得漂亮,就能碰到好的另一伴或生下漂亮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