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阿斗狠心殺「長子」、靠假新聞登基稱帝…揭穿被《三國演義》洗白的腹黑劉備

劉備真的像《三國演義》中那麼仁義敦厚嗎?其實他也有腹黑的一面…(圖/維基百科)

西元208年,過了不惑之年,前半生幾乎都被打得四處跑路的小軍閥劉備,終於在赤壁之戰與孫吳聯手打下了荊州的五個郡 – 南郡(孫吳出借)、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不過若想當上天子,光有這五郡絕對不夠,北邊的曹操依舊虎視眈眈,身旁的孫吳也不安好心,所以當務之急一定得要增加腹地才行,位在荊州旁的「益州」正好是個不錯的目標。不過一直打著扶植漢室的劉備,卻在得到了荊州、益州後開始公然稱王稱帝,還為了親生兒子阿斗,不惜殺害文武雙全,對自己忠心耿耿的養子劉封。沒想到被《三國演義》被塑造仁義敦厚形象的劉備,在正史中卻也充滿腹黑權謀。

腹黑襲取益州

《三國演義》描述劉備攻打益州牧劉璋的起因,是因為軍師龐統中了劉璋的埋伏而被殺,所以劉備憤而揮兵益州。但其實在正史《三國志》裡,劉備打劉璋並非如此高尚,甚至可以說劉備有那麼點「腹黑」,用了不少計謀才獲取益州(今四川一帶)。

劉備想攻打益州並非突發奇想,因為早在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為劉備提出了《隆中對》,其中就點出了荊州、益州定得拿下的概念。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江東等地因在孫家三代經營之下,人心早已向著孫吳,一時間難以攻取。剩下的荊州、益州則大有可為,因為荊州牧劉表身體羸弱,而益州牧劉璋則是昏庸無能,若能先取荊州為家,後再取益州,定能與北邊的曹操,及東邊的孫吳展開拉鋸,穩固三強鼎立之勢。

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終於站穩了荊州,實現了《隆中對》中的一項,接著要西進川蜀,實現第二項了。但此時的益州仍由劉彰把持,加上劉備與劉彰之前並無嚴重過節,若劉備此時想趁虛而入,一定得等待一個時機。不過,也許是因為劉備真的魯太久了,這次上天還真的給了劉備一個獲得益州的機會。211年,益州牧劉璋聽聞肖想漢中許久的曹操,終於決定揮兵攻打漢中的張魯了。劉璋心想,自己雖與張魯不合,但一旦益州北方的關口漢中被破,定會門戶大開,到時益州也禍結難逃,所以內懷恐懼。

(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好死不死,此時劉璋旗下的法正、張松等人,其實早就對這個昏庸的主子有所不滿了,剛好聽聞因赤壁之戰而崛起的劉備擁有雄才大略,所以私下與劉備往來,兩人打算在劉璋面前唱雙簧,假裝好意獻計給劉璋,建議他能迎劉備入川,一來能加強川北防衛,二來能藉劉備之力消滅張魯,不過實際上是想讓劉備襲取益州。最終在張松的三寸不爛之舌下,劉彰終於答應了,遂派法正迎接劉備。法正見劉備後,說劉璋這人不可靠,守不住益州,於是向劉備說了他和張松的計劃,勸劉備襲取益州。這種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讓想實現《隆中對》的劉備歡喜不已,於是領步騎萬人入蜀。 (相關報導: 又老又窮的賣鞋郎,為何最後能三分天下?揭劉備打仗總是輸到脫褲、投靠誰誰倒霉的前半生… 更多文章

入川後,劉璋、劉備兩人相見歡,期間席開百桌,歡飲百多日後,劉璋還給了劉備軍隊和大量物資,並命他督軍並攻擊張魯。劉璋這時還心想,終於有人能滅張魯,幫忙加強川北防衛了,可惜劉備在江湖打滾多年,中間也投靠(帶衰)過不少人,早已非當年單純的他。其實劉備根本不打算滅張魯,因為他深知只有張魯存在,他才有待在益州的理由,所以當張松、法正、軍師龐統三人在旁一直勸劉備直取益州時,劉備反而選擇按兵不動。除了拿劉璋的資源還不辦事外,劉備還假裝率領三萬多人北上,營造要進軍的樣子,結果卻停在葭萌關,開始幫助當地人民建設、關心民生,目的就是想收買益州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