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強國人很神氣嗎?旅德23年的她,在難民潮中看透德國人的夜郎自大⋯⋯

歐洲難民潮讓大批難民湧入德國尋求庇護,引發族群矛盾。(圖/wikimedia)

小兒子升上十年級,必修歷史課。學期開始後第一天上課,老師大致介紹一下這學期要囊括的課程範圍—古希臘、羅馬帝國、中古時期……,兒子舉手問:「老師,我們會學亞洲國家的歷史嗎?像中國、日本、印度史……等等?」

全家旅行時,經常接觸到各國的文化歷史、各個族群的遷徙、融合與矛盾,牽涉到東亞的歷史知識,我就把知道的、以前學過、後來讀到的,講給他們聽,安德烈和兩個兒子聽得津津有味,屢次激起大家查詢更多資料的興趣。

偏偏老師說:「喔,不會,亞洲史不好玩,很枯燥乏味啦,沒什麼好學的。」兒子回家失望地說,我搖搖頭:「你這個老師啊,毫無概念,亂下結論,什麼枯燥乏味?真是一派胡言!」

我會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好幾年前我在中學教中文課,跟聘請我的校長聊過幾次。校長是歷史學博士,他的辦公室內盡是歷史書籍,我一瞥書架,不禁好奇地問:「德國中學的歷史課也學習東亞史嗎?」他皺眉撇嘴,想了想,翻開六百多頁厚的歷史教科書中間的兩個跨頁,給我看,標題是一九○○年的「庚子拳亂」,和之後引起的「八國聯軍」和「辛丑條約」,就是全部,其他關於中國、東亞的歷史、文化、宗教、哲學,沒有隻字片語。而且,六百多頁的歷史課本題材太多太長了,反正教不完,大部分的老師會根本跳過這一章節。再往後翻幾頁,提到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最後吞下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投降,對於他們侵略中、韓、南洋的戰史一字沒提。也就是說,一般高中畢業的德國人,對東亞歷史是毫無概念的。

二十幾年前我在美國參加露營隊,其中一位隊友是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歷史系學生,他說他研究的主題是「文藝復興」。「喔,那個啊!」我表示禮貌和興趣,從高中學的世界文化史中挖出幾個記得的名詞來迎合他,「十四至十七世紀起源於佛羅倫斯的文化運動,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藝術成就是它的巔峰……等等,對不對?」愛爾蘭大學生驚訝萬分,問我怎麼會知道,哪學來的?我說臺灣高中唸文組的都學過啊。他大大慚愧,說對我來自國度的文化歷史背景零概念,既說不出任何人名、地名,更別提半個革命、運動了。住在德國二十二年,漸漸地對這種無知見怪不怪。其實,本來嘛,我們當年背得死去活來的歷史事件,唐詩、宋詞、元曲……,蘇軾的赤壁賦、王陽明的格物致知、庚子拳亂、鴉片戰爭、日本的明治維新,干他們何事了?亞洲近代史,他們只知道越戰,因為《藍波》、《阿甘正傳》電影演過,其他的,管他呢!知道做啥?

不知道,本來不是罪過,誰又能夠什麼事情都知道呢?不是連蘇格拉底都說:「我知道,我其實一無所知。」嗎?一生中若有機會接觸到其他族群的歷史文化,則保持人本情懷,當作故事聽聽學學、豐富見聞,畢竟四海之內皆兄弟,人的癡、嗔、怨恨,換個時空場景罷了,說到底不都大同小異?「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人類挑起的哪一場爭奪不是如此?但是,覺得「沒這個必要知道,因為那個地方的歷史不重要、不好玩、沒什麼好學的」,恕我直言,就是夜郎自大。 (相關報導: 兩次落榜、窮到脫褲,歐洲魯蛇終成背負600萬人命的魔頭!是誰造就了希特勒? 更多文章

夜郎自大的德國人很多。這樣講德國人也許不公平,夜郎自大的「人」,什麼國都有,充斥世界!自以為自己的族群、歷史、文化、語言……高人一等,是上帝的選民;或耽於悲情仇恨,自認有權利世世代代叫囂復仇的……,都是缺乏「人類」的同情與同理心。只是德國人的夜郎自大,在初時間,讓人不容易察覺。因為二戰過後,德國人認為極端的「民族主義」、「愛國情操」及「本土精神」是引起矛盾和戰爭的罪魁禍首,導致他們的教育內容將之完全摒除,沒人會說「以生為德國大日耳曼人為榮」,沒人敢說德國的文學、音樂、哲學……是世界文化之頂尖(我個人倒覺得德國的悲觀和理性哲學,巴哈、舒伯特……的音樂,根本就是現代「簡約」和「低調」的先驅);他們把汽車、電器品、工業設備、公路鐵路運輸網……等的品質做到極致,就是優越民族性的落實,他們愛用的是「好貨」,而絕不是「國貨」。除了歐洲或世界盃足球賽之外,幾乎從來沒人演唱或演奏過國歌。好吧,透露一下,我身邊的德國人,根.本.沒.有.人會唱德國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