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從「拒統」到「制憲」,台灣「反併吞運動」大集結!

圖為喜樂島聯盟去年舉行的「全民公投反併吞」,民視董事長郭倍宏、參與民眾一起唱島嶼天光。(甘岱民攝)

我在上周的專欄裡曾提到台灣亟需要發動一場「反併吞運動」的說法,似乎已引起有些人的興趣,近一周來有許多人都分別來邀我討論此一議題。其實,「反併吞」並不是個創新概念,過去即有類似大型活動出現過,可惜,天時、地利、人和好似都不太對盤,幾路人馬都各有盤算,以致並未引動出全民巨大能量的集體共鳴。

中共已正式表態: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同步的,就在2月24日的一場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1月2日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中共前國台辦副主任文王在希正式公開否定了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王在希並引申「習五點」的最重要概念表示:就是將「九二共識」的概念明確化,也就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概念不是「一中各表」,而是緊緊圍繞著「統一」這個概念。

據中共黨媒「中評社」報導,王在希指出,習近平的新詮釋,使得九二共識的內涵更加完整準確,即九二共識不僅包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還包括謀求國家統一,「如果只認同一中,不謀求統一,就不是真正的九二共識」。

據了解,王在希公開否定國民黨長期堅持的「一中各表」之主張,已在該黨內造成極大焦慮。前國安局長蔡得勝27日出席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辦的「和平互惠的兩岸」論壇,即指出:兩岸是否開戰,對大陸而言是政治考量問題,不是軍事能力問題;兩岸若衝突,戰場一定在台灣,台灣受害一定比大陸重,「一個中國」是台灣安全的護身符,台灣最好的政策是「談下去、拖下去,不失控」,將兩岸和平穩定的局面拖下去,同時維持自身的軍事實力,確保最起碼的「說不」能力。

蔡得勝任職國安局局長期間是從2009年3月到2014年5月,正是馬英九擔任總統任內,因此其兩岸思路仍沿襲自馬英九的「不獨、不統、不武」之藍色政策乃是很可理解的。而,當中共侵壓台灣與日俱增的此際,這樣的消極政策是否仍然對台灣有利則得打上很大問號?

前中國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台灣民眾長遠利益,因此任何政黨都會考慮此一主流民意。(取自網易)
前中國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取自網易)

只為了要「談」,所以才「不能惹北京生氣」?

這一套制式的「藍色政策」其關鍵重心在於「談下去、拖下去,不失控」。首先要能「談下去」才能取得「拖下去」的契機,至於能拖多久,誰也沒把握。而且要不要「談」的主動權根本不在我方;易言之,為了能夠「談」,我方必得要先接受中共隨時會祭出的那道「緊箍咒」,也就是「一中原則」。然後就必然演變成「不能惹北京生氣」的小奴才慣性思維,再然後則自然成了「台北特首」的自我矮化的地方政府。這就是我反覆再三提醒的「台灣被地方化、內政化」的重度危機。這也正是「太陽花運動」之所以會一夕爆發的主因之一。

我們必須清楚,現在不肯「談」的是中共,絕非是小英政府。中共不肯「談」唯一理由就是「小英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也就是堅拒接受「一中原則」。只要台灣不接受這道「緊箍咒」,中共長期執行的「台灣內政化」總戰略就無計可施,她也自然就不必也不肯跟台灣政府坐下來「談」。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先談和平再論協議 更多文章

而過去馬政府時期,中共之所以願意兩岸會談,雙方還拚得兩岸關係火熱緊密,中共也全然放任國民黨在台灣國內天天大唱「一中各表」,其心機正因為此舉對於中共在戰略上的「台灣內政化」具有戰術上的欺敵作用。在兵法上這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有人用「溫水煮青蛙」為此做了最貼切的形容。其關鍵詞就是蔣氏父子最喜歡引用的那四個字:「包藏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