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的基本原則是,一張投影片只放一個訊息。但是,死守這個原則的話,很有可能會做到將近一百張投影片。要聽者認真聽完這麼多的報告,還要理解內容、做出正確判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情報量太過龐大。外商管理顧問公司有個根據目的,將報告資料分成三個種類來製作的訣竅。
1. 十人以內的會議
在豐田汽車公司,與上司或承辦人做事前討論時,要求的資料內容是以「能否綜觀全體」為優先,並且要求彙整成一張「A3大小」。如果在這時候針對每個部分做細節的說明,就無法掌握整體樣貌,而且容易出錯。
這是因為PowerPoint 就像是連環漫畫。每換一張投影片,前一張投影片的內容,就會在聽者腦中被徹底歸零。因為無法同時針對好幾頁的內容討論出結果,所以要用一張資料來表示。
無法將整體狀況用一張投影片表示的話,將字級調成12或10級也無妨。雖然這樣的字體大小,投影在布幕上會看不清楚,但只要在會議前,先將資料分發給與會者,希望大家看手邊資料時,再口頭引導大家翻閱。
在埃森哲顧問公司中,與承辦人進行細部事前討論時所用的資料,被稱為「毫米資料」,因為文字又小又密密麻麻。但,這種毫米資料不適合用在經營會議的彙報或公司內部的簡報上。
2. 十一人∼五十人的經營會議、內部培訓
簡報的目的不是讓自己說得高興就好。經營會議中,簡報的目的是要讓與會者認同你的提案,並得到批准;在公司內部的簡報,則是向與會者正確地傳達你希望實踐的計畫。其中的訣竅在於,避免讓與會者「讀」PowerPoint。必須針對版面設計多下點工夫,讓你想要傳達的訊息「直接躍入」聽眾的眼簾。
因此,必須精簡資訊量,一張投影片只傳達一個訊息。記得,投影片上的箭頭圖案,乃至線條粗細、用字顏色都有其意義,因此顏色儘量不要太複雜。精簡成兩色(需要強調的地方就用紅色,其他則用黑色)是個簡單又有效的做法。
若想使用大量的圖示、表格、分析圖等物件,以佐證你想傳達的訊息時,不要將物件放在投影資料中,請整理成手邊的附加資料。
一張投影片能傳達的資訊量有限,請將投影片張數減至最少。因為資訊量過多時,會讓人記不住所有重點。想要讓對方點頭認同,就必須讓他們的頭腦中保有留白的空間。在多數的情況下,會議的架構模式都是固定的,此時不妨參考前次會議的資料架構。
3. 五十人以上的演講、研討會
若是超過五十人的演講、研討會等,請將投影片的背景格式設定成黑底或是其他深色。與其使用白色背景加上黑字或紅字,不如直接用黑底白字,更能讓坐在遠處的人一目了然。這跟白板、黑板的道理相同,只要距離稍遠,就很難看清楚白板上的文字;若是使用黑板,從遠處看也很清楚。
演講或研討會上所使用的傳達方式,會因講者而異。過往看過,有些運動選手比較不會使用簡報輔助;有些人會運用大量的照片資料,有些人則是播放影片,每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但還是有個原則希望大家都能務必遵守。 (相關報導: 如果上班就像在玩遊戲,會比較快樂嗎?這些跨國企業將職場「遊戲化」,作法竟是如此恐怖 | 更多文章 )
在人數較多的演講場合時,資料的最末請使用「摘要」作結。將內容整理成最少三項、最多五項的重要訊息,方便台下聽眾銘記在心。請為這些聆聽你分享的人,總結剛剛發表的內容,讓他們能牢牢地記在腦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