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就寫過一篇文章,分析所謂的「首戰即終戰」既不符合現實,也不符合孫子兵法的基本要義。先不論這篇文章是否真的有道理,但這陣子以來,不管是政界、媒體似乎都不斷繞著共軍是否犯台,台灣是否毫無抵抗能力打轉,已經嚴重影響到焦慮症的病人。
「醫生,這幾天晚上都擔心到睡不著,媒體一直在講共軍會攻打台灣,讓我開始害怕了起來。」
「不會的啦!要打早打了,每天發射個幾顆藥過期的飛彈打台北,台灣撐得住嗎?一定有不能打的理由。像谷歌這種美國公司最近還在加碼投資台灣呢!他們一定是有經過風險評估的,不要擔心。」
老實說,看病看到要分析兩岸局勢,是有點不務正業,但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啊!廣泛性焦慮症病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容易過度擔心跟緊張,處在這樣天天共機繞台,對岸文攻武嚇,內部不斷有人唱衰的情況下,當然絕對會影響這些病人。作為治療者不是只有開藥,也要能幫病人「開心」,至少幫他們的日子過得好一點。
以前只要選舉打到火熱,媒體總會問精神科的病人增加了多少,最近的疫情也是。其實台灣人沒有這麼軟弱,像當年阿扁兩次的總統大選,選前真是萬般緊張,選後更有大批的人悲憤交加,甚或憂鬱,那時精神科的生意真的有好一陣子。但是既然大世面都見過了,政權也都交替過三次,其實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大不了積聚生訓,未來再好好投票。
政客跟媒體喜歡炒作「焦慮」
但是政客跟媒體們卻是嚐到甜頭,他們發現「焦慮」是可以炒作的,「焦慮」是有收視率跟凝聚力的。舉凡一些可以引發焦慮的議題,像食安、疫情,都被炒作到以月計的疲勞轟炸,這也是因為其他新聞相比於「焦慮」,真的不吸引人。
這跟台灣人,住在台灣的人,有很多是焦慮體質有關。一般精神科醫師所說的心身症(或身心症),還有很多病人都認為,台灣焦慮體質的比率,大概都是20%,是巧合嗎?我更認為是共識。這種「焦慮特質」跟遺傳有很大的關係,父母親其中一個有,小孩可能有50%遺傳的機會。這跟腦袋中的焦慮中樞過度作用有關,焦慮中樞被認為是位在腦部中央的「藍斑核」(Locus Coeruleus),是位於腦幹的一個神經核團,其功能是在反應跟處理壓力反應。
所以這一類會引發焦慮的新聞,對焦慮中樞過於敏感的,容易「小題大作」的病人來說剛好是正中下懷。雖然這幾年來,很多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已經學會少看新聞跟政論性節目,但是共軍犯台被炒作這麼久,最後還是被影響到。這些病人除了剛剛提到的太容易擔心、焦慮之外,也常常有肌肉緊繃、煩躁不安,跟自律神經失調,失眠也往往是焦慮體質所引起(請參見《你知道自己是「焦慮體質」嗎?》)。

壓力持續太久,壓力賀爾蒙來作亂
當外在有實質威脅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產生擔心跟焦慮,即使沒有焦慮體質,也會引發壓力賀爾蒙「皮質醇」(cortisol)的異常分泌。「皮質醇」是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是人類應付壓力中重要的角色,故又被稱為「壓力荷爾蒙」。 皮質醇會提高血壓、血糖、三硝酸甘油脂,並產生免疫抑制作用。
所以「皮質醇」太長期的作用會影響身體健康,可能造成高血壓、高血糖,甚至心血管疾病。單純焦慮體質跟焦慮症狀,除非病人本身曾經有心血管疾病,否則比較多的是影響生活品質跟人際關係,否則對健康的影響不大。
整體社會過久處在壓力狀態是不健康的,容易造成人際衝突
其實我們社會已經看到很多因為脾氣暴躁造成的衝突,輕則馬路尬車、故意撞人,重責糾眾圍毆,甚至最近還出現骨肉相殘。這些現象代表的是整個社會太緊繃,平均的皮質酮太高了,以致不只有人生病,社會也生病了。
像有一個立法委員竟然說,要是共軍犯台,台灣將如921地震後殘破不堪。這個也太誇張了,戰爭已經有了新規範,隨便轟炸平民地區將會觸犯戰爭罪,在21世紀的今天恐將不見容於國際社會。
為了病人健康、社會和諧,敬請媒體跟政客們高抬貴手,適當的發言跟適當的報導就好,不要一爆再爆、一報再報。大家也請善用智慧,知道發動戰爭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歷史上不管是清朝或日本人,為了在台灣展開統治都付出過很大的代價。 (相關報導: 軍系前國代火了!狠飆陳廷寵3分鐘:沒有台灣,中華民國早就跳海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前跨國藥廠醫藥學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