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在講一個政黨基本主張,跟其後續施政、主張的根本矛盾,避免從分顏色、爭權力的角度陷入個人的情感跟情緒。
1. 共產主義的中國,為了讓人民富起來,國家強起來,實則實施了資本主義。長期參雜了特權、壟斷的資本主義,卻製造了社會的不平等,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失控。最後的結果是希望利用累積的財富,收割民間的韭菜,盡力彌平失控的貧富差距跟財政赤字。但是缺乏了民主選舉的機制,政治專斷的強權統治,更易造成獨裁與失能,終將面臨反噬。
2. 失去政權的國民黨,為了重獲統治,不敵被中國用以統戰的民族主義,實則深耕了有心統一的形象。問題不在民族主義,也不在民生主義,因為統戰的說法是「統一對經濟更好」,基本矛盾是在違反了民權主義的自由跟平等。如何說明才能讓台灣人民,願意拱手讓出手中的投票權、口中的言論自由權,跟免於被剝奪恐懼的財產權?並負起最後的結果與責任。
國民黨不是建立於「反專制獨裁」的三民主義之上的嗎?
國民黨開會要先念國父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直接問,不囉嗦,那些讚揚中共、偏向兩岸統一的中國黨人、藍色名嘴們,「自由平等」如何可以存在於兩岸統一之後?如何落實在紅色的「一中統治」裡?兩岸互動很好,和談也可以討論,但和談的下一步不就是「面對統一」的民族大義嗎?
這是一個國民黨必然得面對的問題,看看香港的狀況,有人相信他們能維持真正的民主法治嗎?人民跟媒體能對國家政施政、領導人作為提出批評、質疑嗎?哪一天中國要對香港提出外匯管制,讓錢的進出,與投資標的受限制,你有反抗的餘地嗎?甚者,請問在中國,共產黨人跟非共產黨人平等嗎?人身真的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嗎?
「大家先同意統一,其他再談嘛!」怎麼談?第一步談主權、國名?這些都是虛的。統一得談的是國防原則、社會管制,跟權力劃分。中國是可以不用在台灣駐軍,但台灣的國防採購計畫、軍力配置方式呢?台灣是可以先媒體自主啦!但真的沒有潛規則嗎?媒體人不怕得罪當道、被秋後算帳嗎?
是的,現在捧著中國高官,言論反美、反綠、反毒的先進們,到時一定會分功行賞,名利雙收,但是一般的普羅大眾呢?那些曾經批評過專制獨裁、反對統一的人呢?我們的自由跟權力能有多少的保障,這些附和統戰、主張統一的會管我們嗎?應該是繼續跪著臣服吧!
共產主義不是壞東西,只是難逃人性的考驗
曾經看過一本小說,書中描述了一次大戰跟二次大戰前後歐洲的英、德、蘇,不是只講戰爭,也批露了社會的現狀與改變。當時英國普遍的教育是小學畢業,農工家庭的小孩接著就是去工作,下田、下礦坑、進工廠。政治上雖然有投票,但人民缺乏自主意識,還是以貴族階級、菁英統治為主。那蘇俄更不用講了,經濟不發達、帝制專斷,而指揮打戰的則往往是腐敗的小貴族。
共產主義的興起真的是打破了當時似乎牢不可破的資本主義與貴族階級,迫使所有國家要注重人民的教育、社會的福利,與人才的晉用。但是在人民教育不足,制度尚無法節制權力慾望的當下,共產主義大走鐘,人民被區分為出身正確、信仰堅定的共產黨徒,跟成分不好,政治權利被剝奪的非共產黨徒。
醜陋的人性戰勝了理想,共產主義到最後屏除了民主,剝奪了人權,演變成比帝權更可怕的專制獨裁。最大的不同只是在權力的交接,不再是血統,而是不斷的鬥爭。
共產主義的中國,精采絕倫的歷史,卻逃不脫專制獨裁、人性慾望的命運中國共產主義的最大矛盾就是「共產」、「社會」,跟「資本」;還有「人治」跟「法治」。
看看現在的中國,哪來的「共產」?炫富、作假、洗錢比比皆是,抓不完的貪官汙吏,比不完的「看誰貪的多」。權力跟利益勾結,對於民工的壓榨,跟帝權專制下的資產階級有何不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講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前稱作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最早於1982年9月所提倡的一種意識形態。共產主義變形了、偽裝了,務實的求取生存,包括鼓勵政治思想、經濟繁榮、科學文化、社會建設等內容。並在振興經濟,改革開放取得成功後,轉變為固定國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捍衛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最高原則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引入了西方資本主義的部分市場經濟概念,並對人權做了不小的開放與保護。聰明、務實,有世界觀的鄧小平上台,取代了自戀、保守、貪婪於權力的毛主席,也立下了權力傳承的交替基礎。
所以共產主義是統治中國的基礎,「共產」卻不是現在政策的方向,也不是可以回頭的路。「社會主義」的中國?福利有比北歐的國家好嗎?隨便說說,唬弄不懂的人民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實是,隸屬於中國共產黨之下、沒有民主的,政治可以輕易介入的「資本主義」,這不是很基本的矛盾嗎?
但台灣人民可以接受「共產主義」下的一黨專政、專制獨裁,跟數不盡的貪污腐爛、人權司法問題嗎?台灣人能夠回得去那個對「蔣公」歌功頌德、無限期連任、戒嚴濫捕濫殺的時代嗎?這世界沒有不衰敗的帝國,也應該沒有不會覆亡的國家;感情是一回事,邏輯卻有其必然有人問我,「計畫經濟」跟「自由經濟」哪個比較好,比較有效率?…您覺得呢?當中國國家計畫經濟曾經搞得很成功,大把金錢投資於各項華麗建設,感情上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好;但邏輯上必須問「那有搞不好的時候嗎?」「會怎樣搞不好呢?」「好不好該看看是誰搞吧?」,那些巨量的爛危樓、可以說已然破產的地方財政、內捲萎縮的經濟,邏輯上是好大喜功的必然吧?
台灣經濟部在2002年擬定「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兩兆產業是指未來扶植產值分別超過新台幣1兆元的半導體產業和面板產業。看看現在的面板產業或許是遠不及預期,但甚至在十年前,三星超強的時候,也沒人能預測台積電如今的世界無敵啊!唱衰的可不少。
20年磨一劍,只有一劍嗎?台灣人太善忘,相比於台積電跟其周遭供應鏈的成熟與成功,大陸的產業計畫現在狀況真的好嗎?是的,台灣之前都有計劃的,最後一個是生技產業計畫,成功了嗎?跟大陸想做生技產業一樣,都沒太多進展。當年的.com時代變成了投資災難,但是神經網路卻默默擊敗了人工智慧,將主宰人類的未來。
人可以讓自己的計劃能力更好,假如有更多的學習、更寬廣的視野,更包容的環境。民主保護的是自由平等,是更開放與更包容的環境,雖然也會選出不好的領導人,做出無效的計畫,看似虛耗。但是“耗”不一定不好,靠著天選之人“主宰”所走出的道路,一開始很棒,但也可能造成未來的浩劫跟毀滅。
對於一個常常需要聽別人的困難,常常被要求解惑、解難的精神科醫師,第一件事情要學就是「不要當自己是救世主」。了解事情往往背後有一個複雜的系統,乍看下很好的決定,也可能帶給病人後續的大災難。最重要的是:點出必須解決的基本矛盾,對人保持耐心跟尊重,最後勝利的往往是邏輯,而不是情緒、情感。
(相關報導:
許劍虹專欄:孫中山逝世百周年─永遠不失影響力的兩岸近代之父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