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線上租車OK、賣酒不行?呱吉提修法連署達標 財政部一句難防未成年結案

國內《菸酒管理法》明訂酒類商品販售,不得透過郵購、電子購物為之。對此,北市議員邱威傑(見圖)日前提案修法開放,遭財政部回覆暫不推動。(資料照,攝影陳秉弘)

今年5月中,台灣疫情升級,因防疫而實施的禁止內用政策大幅衝擊餐飲業,其中酒類銷售因店面人流大減,網路銷售又全面禁止,不少業者面臨生存困境。

台北市議員邱威傑(呱吉)收到酒吧業者陳情,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要求政府修法開放網路賣酒,不到2個月就就突破5000人連署門檻。財政部對此於近日回覆,評估在無法杜絕未成年透過網路買到酒前,暫不參採提案人訴求。然而,依財政部自己蒐集的資料,全球42個主要國家地區中,高達35個開放,我國一律禁止網路賣酒,是否合理?

菸酒管理法》制定於1999年,立法之初就已明訂酒類商品販售,不得透過郵購、電子購物或無法辨識購買者年齡的方式為之。也就是說,網購不行、無法辨識購買者年齡也不行,就算網購可以辨識年齡,也一律禁止;該條文僅在2014年變動過一次,當時立法者認為「網路交換物品日漸普遍,避免未成年人藉由網路以物易酒」,因此增列酒類商品轉讓,禁止以無法辨識受讓者年齡方式為之,一直持續至今。

20211013-台北市議員邱威傑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修正《菸酒管理法》。(取自財政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網站)
台北市議員邱威傑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修正《菸酒管理法》。(取自財政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網站)

但隨著電子商務越來越發達,酒類販售業者近年嘗試在實體通路外再開拓另一個銷售管道;除了大買臉書、Instagram廣告,還透過網站「詢價單」、臉書私密社團等將民眾導入私下購買,遊走法律邊緣。疫情封鎖了實體通路後,網路更成了廝殺的戰場,業者一方面要找出潛在客源,又要閃避同行或政府的追緝,一名業者苦笑說:「在網路販酒,好像在販毒!」

疫情人流大減 賣酒求生存轉網路反觸法

原先從事葡萄酒貿易8年的張小姐,今年想要打造品牌,選在台北市北區開店。張小姐說,當時她好不容易找到心儀的店面,和房東簽下5年長約,砸了300萬元打造成簡約的無印風格,結果開幕當天,全國疫情升成三級警戒。

張小姐回憶,那天她只好逐一聯絡賓客不要前來消費;接下來因為人流減少,有好幾天營業額都掛「零」,最慘的時候連續長達1周。眼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她籌劃找其他通路銷售,一開始透過LINE官方帳號,對熟客宣傳葡萄酒訊息,偶然間有位客人詢問價格,她一時大意就回覆了匯款帳號,沒想到沒多久就被檢舉,被開了一張網路賣酒的罰單。

張小姐說,她貿然回覆匯款帳號確有疏失,但她不懂的是,現行《菸酒管理法》規範不能網路賣酒,是因為要保護未成年不要接觸酒精,「但如果可以辨識或篩選年齡的話,為什麼還是不能透過網路賣酒?這樣要我們怎麼生存?」

20210629-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北市萬華夜市攤商持續停業,民眾外出仍戴上口罩。(顏麟宇攝)
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酒商也深受衝擊。示意圖,非關新聞個案。(資料照,顏麟宇攝)

不能賣酒,那教品酒可以嗎?法國國家認證侍酒師Joe,學成歸國後做起侍酒顧問,協助餐廳設計酒單以及外場服務生的侍酒訓練。他說,餐廳禁止內用,侍酒顧問業務當然也沒生意,為了找出路,他籌辦線上品酒課程,學員付費報名參加課程後會收到2到3款葡萄酒,再指定日期、時間,透過視訊軟體上課,但這個課程卻遭賣票的活動網站下架,原因是網站認為他們實際是在「賣酒」而非教課。 (相關報導: 專訪1》不只共機!駭客1個月攻擊我2000萬次 調查局合作FBI捍衛數位國土 更多文章

Joe說,他當時寫了很長的信,還引用法條與法院判決,舉證這樣做是為了辦課程而非賣酒,最後對方要求在能夠確認客人年齡的前提下,才讓他的活動上線販售課程。後來網站將活動「購票」改為「購票申請」按鈕,他和員工一個一個打電話給有意願購票者,確認年齡後才讓他們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