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145%降成30%,美對中關稅大調降!貿易協議對金融市場影響一次看

2025年5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在日內瓦召開記者會,說明美中聯合聲明的細節。(美聯社)

5月12日美股飆升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美國暫停對中國加徵嚴苛關稅。

在中美貿易談判展開之際,雙方暫時取消了高達三位數的關稅,這一舉措消除了經濟立即面臨停滯性通膨衝擊的風險,堪稱重大利好消息。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項協議的力度遠超投資者的預期——尤其是在9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還表示80%的關稅「看起來是合理的」。目前的協議將對華額外關稅降至30%,其中包括一項中方將對等回應的10%基礎稅率,以及一項旨在促使中國加大打擊芬太尼力度的20%額外關稅。

標普500指數上漲3.3%,金價下跌3.1%,股市出現如此大幅反彈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原因,那就是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似乎掌握了貿易政策的主導權。簡而言之,現在是專業人士在主持大局了。

筆者在9日撰文指出,過去一個月的股市上漲並非表面上那麼光鮮,因為美元貶值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可以換個角度,用黃金而非美元來評估標普500指數的實際價值。

12日的漲勢扭轉了這種局面。美元上漲、金價大跌,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正在恢復。標普500指數的黃金購買力已回升至4月2日「解放日」之前的水準——彼時川普以「對等」關稅震驚了投資者。

不過,也不應抱太高期望。關稅大概率不會回到川普執政前的水準。貝森特主張將關稅作為一種談判籌碼,以從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爭取更多讓步。但他追求的遠不只是川普當初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關稅、又迅速撤回時那種「速效」政治勝利。

貝森特尋求的是對中國經濟進行深層次改革,將中國從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重商主義國家轉變為由消費驅動的經濟體,從而實現更為平衡的貿易格局。即便中國政府願意配合,這個轉型過程也將極其艱難。但如果改革成功且其他出口導向型國家(比如德國)也紛紛效仿,那麼將有可能帶來最理想的貿易結果: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是因進口大幅減少而縮小,而是因出口成長而改善。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談論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但進展甚微。德國在提振私人消費方面幾乎無所作為,不過新任總理計劃增加在軍事和基礎設施上的政府支出,這或許將在短期內帶來一定幫助。

如果這些國家不再持續維持貿易順差,美國就有望擺脫長期貿易逆差的狀態,或者至少可以縮小逆差規模。換句話說,外國人消費增加意味著他們向美國轉移的儲蓄將減少,美國人就必須相應增加儲蓄,無論是通過私人儲蓄,還是通過縮減財政赤字來實現。

在美國政府內部,包括川普本人在內的一些人之所以推動加徵關稅,是出於不同的考量:一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以支持減稅政策;二是為了補償美國在軍事保障以及維持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方面所提供的全球公共產品。國會中也有部分議員希望通過此舉來遏制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發展。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中國考慮拿出芬太尼提案以啟動對美貿易談判 更多文章

至少從市場角度來看,美國利用關稅作為打開外國市場的手段,總比僅因川普自稱「關稅人」而任意加稅要合理得多。投資者應祈禱貝森特能繼續主持關稅政策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