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量LINE用戶傳出帳號被強制停權的案例,包含證券與家電業務等行業,不僅被迫登出、無法發訊息,甚至還出現59天才能解鎖的極端情況。不少人因此損失數千名好友與LINE POINTS上萬元點數,引發用戶強烈不滿。
LINE大規模停權災情爆發
據《今周刊》報導,這波災情在過去半年間陸續發生。一名家電業務小沈曾將颱風災情影片轉發至約30至40個群組,隔日手機卻顯示「59天後再試一次」,帳號遭停權整整近兩個月。他向LINE客服申訴,卻只收到「違反《通用服務條款》」的制式回應,帳號功能全面受限,備份亦來不及完成。
小沈表示,自己長年經營的LINE好友與業務群組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3000多位好友、500多個群組全數消失。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帳戶內累積的上萬LINE POINTS也一併被封鎖,損失金額達上萬元。
另外北部也有一名證券業務員在群發訊息時突然遭停權,經查詢後發現已有超過10名同業遇到相同情況,甚至有業務氣憤之下另辦4個手機門號重新註冊帳號,但新帳號在短短一週內也全數被封鎖,同樣被指違規。
官方依「群發訊息」條款封鎖帳號
根據LINE官方網站說明,用戶不得「傳送相同或類似訊息給大量不特定用戶」,違者將依《通用服務條款》被刪除資料或限制權限,且不須事前通知。
該條款目的在防止濫發廣告、詐騙訊息,但目前系統判定標準並未對外清楚說明,也未提供預警機制,導致許多用戶在無意中觸犯規定而帳號遭封鎖。
LINE回應,由於台灣詐騙案件頻繁,系統會加強偵測異常行為。若非涉及詐欺、洗錢等非法用途,帳號通常不會被永久刪除,但對於帳號停權所造成的損失與帳號恢復機制,並未給予具體說明。
用戶盼增設帳號保護機制
事件爆發後,不少受影響用戶質疑LINE的審查系統過於嚴苛且缺乏透明度,「我只是傳防災影片,怎麼會被當成詐騙?」「一堆好友和點數說沒就沒,連備份時間都不給」,有網友直言,使用LINE多年,第一次體會到「帳號財產隨時可能歸零」的恐懼。
對此,有資安專家指出,雖然平台為防堵詐騙有其立場,但建議LINE應提供異常行為警示機制或申訴途徑,例如設立「暫停通知」而非直接鎖帳,並保障用戶能在停權前備份資料,以降低誤殺風險。 (相關報導: 報稅只會按「下一步」?他多1步驟秒省3萬,這些支出都可以扣 | 更多文章 )
目前仍有大量受害者在社群上討論復權機會與法律途徑,呼籲LINE應正視此波帳號停權風暴,釐清規則、強化信任,避免用戶長年經營的社群資產一夕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