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下的「新香港」:89萬宗舉報湧現,「親中愛國者」當民間抓耙仔

2024年10月1日,香港慶祝中國建政75周年國慶日,各地都能見到五星旗。(美聯社)

2020年起,前銀行管理層、親中組織「香港政研會」主席鄧德成組織了民間力量,舉報疑似違反《國安法》的一舉一動。

鄧德成對BBC說,「我們在社會每個角落,看看有沒有我們懷疑可能違反國安法的事」,「如果有, 我們就去警署報案, 舉報它 」。

鄧德成前前後後舉報了上百人。這些他認為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的人士,有的曾經在商場揮舞殖民時期旗幟,有的是在麵包店售賣印上示威標誌的蛋糕。

28年前,英國移交香港主權給中國。雙方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中英聯合聲明》,確保這座城市享有的權利和自由「50年不變」。

但在香港爆發2019年大規模民主抗爭之後的一年,北京強行實施《國安法》,被批評扼殺言論及新聞自由,甚至導致舉報文化萌生。

《國安法》把「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及勾結外國勢力等行為定為違法。香港立法會去年再通過了一部簡稱「23條」的國家安全法,進一步收緊了國家安全法律。

隨着新法落實、警方頻頻展開拘捕行動,外界對一群移向了香港管治權力中心的親中「愛國者」的報導有限。這些愛國者是香港的管治者、維護法紀的監察者,也是公開支持他們的普通市民。

BBC花了數周時間採訪了現年60歲、自稱愛國者的鄧德成。他與他組織的義工團隊會在社交媒體找尋他們認為涉違國安法的行為或言論,然後截圖作記錄。

他還設立了一條舉報熱線,邀請網民舉報身邊人的相關資料。

鄧德成說,他和其義工已經向警方舉報了上百個組織或人士。他說,「舉報有用嗎?如果沒有作用,我們也不會做」,「很多人被警方立案,有些甚至被判入獄。」

鄧強調,他沒有親自調查涉嫌違法者,只是舉報他認為值得被查的事件。他稱,此舉為「社區與警方的正當合作」。

鄧並非唯一參與舉報的「愛國者」。香港當局也設立了國安舉報熱線,國安處表示,由2020年11月至今年2月間,一共收到89萬宗舉報。

而那些被舉報的人,承受着龐大的壓力。

由2020年國安法實施起至今年2月間,逾300人因與國安相關的罪行被捕;而這些年來,大約有30萬或更多港人移民到海外。

在香港經營獨立書店的龐一鳴說,他經常因為一些「匿名投訴」遭政府部門上門巡查;他稱曾經在15天內,被巡查了10次。

自1990年代起參與民主運動的政治學者、大學教授陳家洛稱,自己「現在有點像一個帶有輻射的人」。

他說,一些朋友、學生和同事因他的敢言作風,與他保持距離,「但我絕不會責怪受害者。這是整個體制的問題」。

香港政府回應稱,當局「高度重視維護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但同時強調學術機構有責任確保運作符合法律與大眾利益。

鄧德成表示,他舉報有嫌疑的人是出於對香港的熱愛。他說,自己對中國的看法是在香港仍為英國殖民地時形成的。

「殖民地政策其實並不好,最好的機會總是給英國人,我們本地人並沒有真正的機會。」

他與很多那一輩的港人一樣,曾經渴望香港回歸中國,擺脫殖民統治。 (相關報導: 缺席也能獲勝?菲前總統杜特蒂被關在荷蘭候審,他卻能「遠端參選」家鄉達沃市長 更多文章

他說,比起權利,當時許多香港人更關心生計,「民主或自由,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我們並不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