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熱傳南韓央行行長日前坦承「美國對亞洲國家施壓,要求貨幣升值」,此說法一度被解讀為直接反駁我國總統賴清德及央行總裁楊金龍所強調「美國未要求台幣升值」、「與美談判未提匯率」的立場,引發網友熱議並讚揚韓國央行「敢言」。然而,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昨(6日)在臉書提出澄清,指出經中經院內部同仁協助翻譯、比對韓國央行行長發言原文後,發現媒體報導的標題與實際內容存在顯著出入。
韓央行原文重點:仍在溝通,美方要求未明
連賢明引用中經院同仁翻譯的韓國央行行長發言原文指出,韓方實際的表述為:「美國不僅與我國談論匯率問題,還與日本、台灣、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談論匯率問題,我認為,隨著這些傳言的傳播,市場上存在著將會發生一些事情的預期...目前還不清楚美國在匯率問題上有何要求、下一步將如何推進、對亞洲各國提出哪些共同要求,還是分別提出要求,企劃財政部正在進行工作層面的溝通,因此幾週後情況應該會更加明朗,但我們對美國的具體要求還不甚了解。」
連賢明強調,這段原文清楚顯示,韓國央行僅說明美國近期確實與包括韓國、日本、台灣、馬來西亞在內的亞洲國家討論匯率議題,但同時也表明,目前仍不清楚美方究竟有何具體要求,相關細節仍在溝通中,需數週才會明朗。這與部分媒體直接指稱「美國施壓」的說法,顯然存在明顯落差,韓方並未在談話中直接指控美方施壓。
五大理由解析 為何「美國施壓說」存疑
連賢明進一步從多個角度分析,認為所謂「美國已對亞洲各國施壓貨幣升值」的報導不僅與原文不符,亦缺乏邏輯上的一致性。他提出了五點質疑:
1.美方意圖不明朗:
韓方原文中提及「不確定美國到底真正想要的是強勢美元還是弱勢美元」。連賢明反問,若美國已明確施壓要求亞洲貨幣升值,韓國央行怎會對美國的意圖感到不確定?
2.各國反應不一:
近期亞洲國家中,僅台灣新台幣升值速度與幅度最為顯著。他認為,若亞洲各國都接收到類似的升值壓力訊息,很難想像僅有台灣反應如此劇烈,而日本等其他國家卻未傳出相應要求或出現明顯市場變化。
3.我國央行姿態異常:
連賢明指出,倘若台美之間真的就匯率升值達成默契,台灣央行應更有恃無恐地進場干預市場,以穩定匯價,不必擔心被美方列為匯率操縱國。然而,近期央行的操作反而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與過往果斷明快的風格不符。
4.美國政策目標矛盾:
在美國剛實施新一波關稅之際,川普政府首要擔憂的應是關稅可能引發的通膨壓力。此時若要求亞洲貨幣升值,將導致美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反而會推升通膨風險,與其壓制通膨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馳。
5.韓國政治情勢特殊:
連賢明提到,目前韓國政局處於高層決策真空狀態,不僅代理總統請辭,連代理的代理人也已卸任。在缺乏高層授權的情況下,韓國央行行長不太可能冒然公開對外指責美國的政策,因為一旦引發美方不滿或報復,將無人能承擔政治責任。
綜合來看,連賢明傾向相信,在近期的關稅談判中,匯率問題並未被列為主要議程,但這並不代表未來不會觸及。此次對韓國央行行長談話的風波,可能源於部分媒體在翻譯或標題上的過度解讀。這番澄清有助於外界更清晰、理性地看待當前的國際財經情勢及各國央行的政策表述。
(相關報導: 禿鷹來了?台幣升值只是煙霧彈,專家揭「亞洲貨幣屠殺」驚天陰謀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