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大哉問:台灣央行「不出手」惹爭議,出口商是否「賣越多賠越多」?

20250505-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5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國內匯市相關事宜。(柯承惠攝)

「人數較多請耐心等候」、「匯市波動影響本行外匯交易」——這是台灣人手機上的訊息。台幣匯率兩天內急促升值,兌換外幣的人流讓銀行系統不堪負荷,民眾集體經歷網路銀行「大塞車」當機。

在川普的關稅戰壓力下,台幣兌美元匯價一個月內累計升值10%。繼上週五(5月2日)日單日飆升3%,週一(5月6日)再急升5%,創1988年以來單日最大漲幅,一度衝破1美元兌換29元新台幣大關,週二回穩到30元。

這波升勢引發多方揣測,本地壽險業和出口商恐慌性拋售美元換台幣,而台灣央行未有出手支持市場,令外界質疑當局放任台幣升值,以此用做貿易談判籌碼。對此,總統賴清德和央行都出面否認美方施壓,並強調目前經濟穩健。

但有學者對BBC中文分析稱,央行是次「不作為」会打擊台商和投資者信心,又警告說,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若「廣場協議」重演,本地出口商毛利率將一夜間「賺變賠」,觸發中小企業倒閉潮甚至失業潮。

新台幣兌美元為何急升?

新台幣近期的急速升值被形容為「失速列車」,據彭博社數字,匯率過去一個月累計升值超過10%,從33元快速升值到不到30元。

大背景是川普4月初發動關稅戰,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不足,導致美元走弱,亞洲貨幣「被動升值」。此外,市場傳出美國可能在貿易談判中,要求貿易對手國讓貨幣升值,引發市場拋售美元避險。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歸納台幣升值的三大原因:第一,台股近期反彈,大量外資把美元轉為台幣湧入市,推高匯率;第二,台灣壽險公司手持大量美債,近期因美元資產貶值而大幅拋售,轉投台灣房地產與股票;第三,台灣出口商擔憂新台幣持續升值,恐慌性拋售美元,進一步推高需求。

「這三個因素讓台幣需求量很大。」吳大任對BBC中文說。「其實央行百分之百有能力解決,印鈔增加新台幣的供給就可以了,但這一次少見的沒有干預,導致台幣匯率短時間內升值這麼快。」

台灣央行「不出手」惹議

台灣央行對新台幣劇烈波動的被動態度,引發市場揣測背後是否涉及貿易談判的考量。

此前有媒體報導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提及川普政府或在關稅談判中,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使美元在貶值下更具競爭力。

台灣在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台幣升值近10%重創台灣出口廠商,政府卻急於營造出台美談判進展順利的樂觀氛圍,無視企業已哀鴻遍野,並提到1985年日圓大幅升值的歷史教訓。

在輿論壓力下,賴清德週一(5月5日)透過影片發表五點說明,澄清台美貿易談判並未涉及匯率議題,強調台灣經濟基本面穩健,呼籲民眾保持信心,並批評部分人士「炒作匯率議題」。

同日稍早,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召開記者會表示,這波新台幣升值源於市場預期心理及外資匯入,否認遭美方施壓,又指海湖莊園協議屬市場臆測並非事實,呼籲廠商不要聽信市場過度誇大或不實分析,產生非理性預期而拋匯。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戰之後是「海湖莊園協議」?復興自家製造業卻要全球買單,專家狠批「邏輯錯亂、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更多文章

但吳大任認為,當局的解釋未能釋除市場疑慮,「記者會沒有回答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央行沒有出手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