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孩子每天花多少時間上網嗎?根據iWIN調查,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從2021年的3.17小時增加至2024年3.96小時。首次接觸網路的年齡也從8.7歲降至7.1歲。不僅如此,兒福聯盟調查,約有20%至25%的兒少曾因3C使用與家長產生衝突;另衛福部統計,兒少遭身體不當對待案件中,約有16%與管教兒少3C使用有關,顯示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課題更加嚴峻。
走進餐廳或需要保持安靜的場所,常可以看到父母為了安心吃飯,防止小小孩吵鬧,就丟一台手機或ipad給孩子,讓孩子邊吃飯邊上網。這樣的情景看似一家人相安無事,卻疏忽了長期這麼做,無異於讓孩子處於被3C「餵養」的失控焦慮世代。研究顯示,孩子長期沉浸在網路虛擬的情境中,對他們的社交、情感和心智等多種能力的發展都會造成影響。
超過半數兒少覺得可以公開個人資訊
然而有些家長沒有撥出時間陪孩子,只是一味的禁止孩子上網,親子衝突一觸即發。根據兒福聯盟調查,我國有20到25%親子因為3C使用的問題發生衝突,衝突類型包括言語、身體懲罰、禁足等。至於全球的相關調查比例更高,約有30到40%的親子因為3C破壞了感情。
令人膽戰心驚的是,根據家扶基金會的調查,竟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兒少覺得可以在社群媒體公開個人資訊;然而同時也有超過半時的兒少不知社群媒體有隱私設定的功能。至於家長則近4成從未與孩子討論過網路安全的話題。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表,2024年兒少性剝削通報案件被害人共有3555人,其中竟有4519人次、高達70%的兒少性剝削犯罪情形是透過網路。更甚者 ,調查顯示,不僅兒少性剝削被害人通常都未成年,加害嫌疑人也有近半數未成年,「而這些兒少剝削未成年嫌疑人的的犯罪模式,高達9成都是性影像散布。」
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柯慧貞表示,研究顯示,深陷網路會導致兒少焦慮與憂鬱,覺得網路上每個人都過得比自己好、長得比自己美、按讚數比自己多。 此外。一旦在網路上遭遇霸凌,也不知該如何應對,甚至衍生自傷自殘的行為。
不給3C,兒少竟自殘、離家
柯慧貞說,美國Twenge等研究指出,2010到2015年期間,當地13到18歲兒少憂鬱與自殺的比率明顯增加;同一時,同齡兒少的網路使用時節節攀升,讓人不得懷疑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另針對柯慧貞於2018年針對青少年家長的管教困擾與需求調查,有24.3%的家長反映孩子沈迷3C難以管孝;24.1%的家長反映管孩子的3C使用常發生衝;另23.1%的家長不給3C,孩子就會發脾氣;甚至還有兒少會因此自殘、離家。
張秀鴛呼籲,3C產品本身並非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正確使用並建立合理界線。她強調,應避免為了使用3C而傷了親子關係, 父母應積極與孩子溝通網路安全議題,上網設底線,安全不脫線,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下守護兒少平安成長。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 詞彙亂用、錯別字滿天飛 新課綱和短影音正摧毀學生語文能力 (相關報導: 台版《黑暗榮耀》真實上演!失控的網路霸凌讓孩子走上絕路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