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1500日,黎智英案年底宣判?每日獨囚逾23小時,律師擔憂「恐死獄中」

現已停刊的《蘋果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黎智英2020年被捕的照片。(美聯社)

《香港國安法》將滿5年,關於黎智英國安案件我們知道什麼?目前法律攻防關注點是什麼?「川普救黎智英」的說法可能嗎?DW採訪了黎智英的國際律師代表加拉格爾(Caoilfhionn Gallagher),以及其他法律學者。

「我們非常擔心他的人身安全。他已年邁,又患有糖尿病,長期單獨囚禁對他的生命構成非常嚴重的風險......我們擔心,除非採取迅速行動,否則我們將看見一名勇敢的新聞從業者,死在獄中。」加拉格爾向DW表示。

今年77歲的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因為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自2020年12月被關押至今,已在監獄度過了超過1500個日子,他若罪成最高可能被判終身監禁。加拉格爾指,黎智英多年來被單獨囚禁不符合國際人權標準,「不可接受」。

加拉格爾稱,自己無法到香港或中國大陸,也無法去與香港有引渡協議的國家,「結果是我不能直接見我的客戶。這是黎智英與他的國際律師會面的基本權利。他被阻止這樣做,我被阻止與他見面,是因為香港當局目前不符合國際人權標準。」

她形容,在黎智英身上發生的事情「極度不合理」,「唯一可以比較的是,我在俄羅斯、伊朗或沙烏地阿拉伯處理的那些案件,因為在那些案件中,你很難見到你的客戶。即使是國內律師與國際法律團隊往來,也可能會因此將自己置於風險之中。這就是香港現在所處的世界......與十年前的香港相去太遠。」

黎智英身陷囹圄多年,他的身影上次大量曝光在公眾視野已是2023年夏天,當時美聯社發布的多張獨家照片顯示,黎智英於香港赤柱監獄內,身穿短袖、短褲與涼鞋,在獄警的陪同下散步。該報導稱,黎智英每天只有50分鐘的戶外活動時間,但不能與其他囚犯接觸,只能單獨活動,一天有超過23個小時都被獨自關押。

根據聯合國2015年修訂的《關押待遇的最低標準規則》,單獨囚禁可在特殊情況下實施,但將人單獨關押連續超過15天以上,被視為一種酷刑,應該要求絕對禁止。

今年2月,黎智英之子黎崇恩曾向媒體表示,黎智英「身體狀況正在惡化」,他擔心「父親已時日無多。」

法律關注重點?

黎智英國安案經過數次延後,終於在2023年12月開審。原本預期審期為80天,但開審超過一年仍未結束。2025年3月初,黎智英完成了所有作供後,控辯雙方也已完成舉證。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GCAL)研究員黎恩灝向DW簡述期間雙方的法律攻防焦點。

黎恩灝指出,控方認為黎智英透過旗下《蘋果日報》發布大量文章,是在左右公眾輿論,「這些文章在控方看來是煽動的文章,還有就是因為黎智英本身的國際網絡,他跟香港2019年抗爭的一些組織聯繫,(控方認為)可以證明黎智英跟他的前同事,是串謀去勾結外國勢力。」

黎智英方面則全部否認控方的指控,黎恩灝指出,個人自辯期間,黎智英不單只是回應控方的指控,也談及對於民主、自由、新聞這些價值觀的看法。 (相關報導: 「反民主的第一步,就是攻擊媒體跟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痛批川普2.0 更多文章

「我覺得這個是審訊重要的地方,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政府如何把一些和平、本來是合法,還有是《基本法》保障的政治參與的權利,視作一些危害國安的非法行為,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黎智英和《蘋果日報》,是香港民主運動很重要的一個參與者,他怎麼去看香港的民主運動、怎麼去看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等等的價值觀,這是也是很重要的歷史的紀錄,也是很重要的、很多香港人在過去幾十年也共同分享的經驗。」黎恩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