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規避美中貿易戰下的高額關稅,過去數年大量中國企業轉向越南設廠,意圖藉第三地出口之名「洗產地」重返美國市場。然而,這條避風港如今風雨欲來。美國川普陣營4月初宣布擬對越南商品課徵高達46%懲罰性關稅,引爆在越中資企業集體焦慮,目前雖暫緩90天實施,但不確定性已重創投資信心。
越南成中企避關稅熱點!如今「出口跳板」或遭封殺
《南華早報》報導,自2018年川普政府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後,越南北寧省成為中國製造商的新據點,大量工廠在當地落腳,試圖透過更具貿易彈性的越南進軍美國市場。
但美國近期指控部分越南出口商品實為中國製造,形同繞道規避美國關稅,引發華府警覺。4月初,川普提出計劃,將對來自越南的進口商品課徵高達46%的對等關稅,目前雖延後實施90天,但未宣布撤回。
中資工廠凍結投資 業者坦言「真的很害怕」
政策陰霾籠罩下,在越中企不敢輕舉妄動。一名在北寧經營五金生意的中資企業主石新川(音譯)表示,目前中資企業大多處於觀望狀態,擔心一旦美方正式執行關稅計劃,恐將直接衝擊經營成本與利潤結構。
石新川坦言,中國公司正在等待,「他們害怕,真的很害怕」,自家也經營一間協助中資開發越南市場的企業,若美方落實課稅,部分客戶恐怕撐不下去。
有業內顧問指出,儘管短期內部分企業接獲臨時訂單,但整體投資計畫多數已凍結,甚至有廠商考慮全面撤出。
重返中國無望 「避風港」或變陷阱
諮詢機構Dezan Shira & Associates在河內的顧問馬丁(Dan Martin)分析指出,若46%的關稅成真,對紡織等低利潤製造業將是毀滅性打擊。他強調,「對這些小型出口商來說,這樣的稅率根本無法生存。」
回撤中國也非解方。美國目前對部分中國商品課徵的實質關稅高達156%,儘管某些品項已豁免,大多數行業依然無法承受。這意味著,原本作為「避風港」的越南,可能反成陷阱。
美越磋商仍在進行 7月成決勝點
除非越南政府能與華府達成協議,否則這項懲罰性關稅最快將於7月上路。當地官員與商界普遍希望,河內政府能盡快與華府達成協議,化解懲罰性關稅危機,但截至目前,雙邊磋商進展未明,企業普遍陷入焦慮。 (相關報導: 「未來不再需要1產業」他這句話慘了!年產8000物、養活47萬人…協會心寒發聲 | 更多文章 )
北寧省正處於不確定風暴中心,成千上萬的中國企業正等待7月最終裁定,決定是否「堅守」或「撤離」。若談判破局,恐將引發一波在越中企的倒閉潮,牽動中越乃至全球供應鏈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