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於2日在立法院針對行政院長卓榮泰施政報告進行質詢時,聚焦交通政策,直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後,將「嚴重超速」門檻自原本的超過速限60公里下修至40公里,導致每月超速罰單暴增5倍,質疑現行速限設計是否合理。對此,卓榮泰回應表示,若調整能促進交通順暢,確實有檢討的必要。
修法後超速件數飆升5倍
林俊憲表示,自2023年修法上路後,嚴重超速定義由「超過速限60公里」改為「超過40公里」,結果罰單件數從原本月均1296件激增至超過6000件,他批評:「是台灣人都愛違規?還是速限設計根本不合理?」
林俊憲引用交通部資料,指出112年共開出6萬2516件嚴重超速罰單,113年更攀升至7萬4387件,反觀過去每年僅1萬多件,他進一步提出台北市的統計,10大超速路段與10大事故熱點並不重疊,「速限設定過低,反而讓安全與效率都無法兼顧」。
除了速限問題,林俊憲也關注「龜速車占用內側超車道」的現象,認為造成交通壅塞與危險,儘管交通部認為「速度過慢可取締」,但對於內車道使用權的爭議仍未有明確規範。
林俊憲批評,許多民眾因龜速車被迫鑽車道超車,不僅危險也增加違規風險,呼籲政府應比照國外明確區分「速限」與「使用權」,保障車流順暢與安全。
行政院長表態:應重新檢討路段速限設計
對此,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速限雖根據道路設計設定,但各地實況不同,確實有檢討空間,鼓勵民眾透過交通部平台反映意見,交通部將聯合地方政府審視調整。 (相關報導: 一不注意36000沒了!「1交通新制」太嚴苛破6000人連署改回 交通部看完數字決定了 | 更多文章 )
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指出,一處路段若頻繁發生超速或違規行為,不能只責怪駕駛,政府應反思道路設計是否合理,他強調,交通安全與效率應取得平衡,「肇事與超速並非必然成正比」,若合理提高速限有助於改善交通,「我認為有檢討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