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失寵?高盛點名:「這3種亞洲貨幣」最有錢景,日圓竟沒有入列!

高盛最新報告指出,自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去美元化風潮逐步擴大。(風傳媒資料照)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盛最新報告指出,自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去美元化風潮逐步擴大,特別是在亞洲,韓元、星幣(新加坡幣)與人民幣被視為三大最具潛力的替代貨幣。本文將帶你一探高盛如何解析這股資金轉移浪潮背後的邏輯與機會。

美元長期以來穩坐全球儲備貨幣寶座,但高盛分析師在最新報告中示警,「美元霸權」開始出現裂痕,去美元化風潮已成為全球央行資產配置的重要趨勢。關鍵轉折點之一,源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凍結俄羅斯的美元儲備,讓各國央行開始質疑:還有哪種資產是真正安全?

高盛分析師Danny Suwanapruti與Rina Jio指出,雖然彭博美元指數自今年2月高點回落逾7%,根據高盛模型,美元目前仍高估約17%。這也意味著在全球經濟環境與地緣政治充滿不確定之際,資產將逐漸轉向其他貨幣與地區,亞洲貨幣成為關鍵焦點。

高盛點名:韓元、星幣、人民幣具替代潛力

韓元:韓國預計明年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這將吸引全球央行配置韓債,連帶提高持有韓元的比重。

星幣:新加坡擁有AAA主權信用評等,加上金融體系穩定、監理透明,深獲各國央行信任,成為優先配置標的。

人民幣: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之一,中國具備強大經常帳基礎與流動性優勢,人民幣自然成為「順理成章」的候選貨幣。

高盛並指出,隨著川普可能再次執政的不確定性升高,美國的財政與貿易政策出現反覆與動搖,正逐步打擊外資對美國資產的信心。這些因素加總下來,讓更多央行願意主動調整儲備資產結構,朝向亞洲多元配置的方向邁進。

整體而言,高盛強調,這股去美元化的資產轉移潮並非短期現象,而是已根深蒂固的長期結構性趨勢,投資人與政策制定者都應正視其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深遠影響。 (相關報導: 美債暴跌避險失靈?2025債券該賣還是抱牢?專家:需觀察1走勢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