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年的清明時節本是祭祖掃墓思念先人之日,這個傳統在台灣是中華文化傳承不墜的核心價值,即使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天你也必然要祭祖祭天!而且每年這個時節兩岸的中國人也都會時不時的念著「唐‧杜牧」這首《清明》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兩蔣時期,等不及「反攻大陸」的先輩們常以此詩勉勵後輩;兩岸開放後,在大陸也幾乎每年都能看到引用此詩以期「兩岸統一」。「南宋‧陸游」這首傳誦千年的的絕筆詩《示兒》仍然感染兩岸有志之士內心深處那難以描述的不忘故土、赤誠報國的情懷。
但今年的「清明」,卻因賴清徳如同「宣戰」般,將中共明確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而引發台海新一波不安。在此同時,台灣才被「川普」的全球關稅大戰,弄得七葷八素,政府部門無所適從,卓榮泰一下子要人民好自安眠,信任政府就是,一下子又自己承認「頭都昏了」,使原本應該是慎終追遠的清明時節,讓國人感受到政府仿彿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船。
在美國,大言不慚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遭到全美50州的百萬人游行集會抗議,股市、期貨連日的無量下跌,早有業內人士發出警告,「上街務必要走騎樓下」!顯然「稱霸」與「反霸」鬥爭的「遭遇戰」已開打了!接著「金融貨幣」之戰當隨其後,中美脫勾斷鏈已勢在必行,全球「產業鏈、物流鏈、資金鏈...等」所有的「鏈」必將進入重整皆段,預判最終將形成「中國鏈」與「外國鏈」兩大系統,這也意味著中、美之外的所有國家都必須「選邊站隊」,但這也不過是中美「稱霸」與「反霸」鬥爭的「佐外之勢」,最終若有一方能「上兵伐謀,不戰而勝」當是最理想結局,否則發展到「兵戎相見」那就不知地球是否完好?人類能否存在?顯然好戲還在後頭,能見識到此「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真是不枉此生了!
只是這些「紛紛擾擾」似乎也並未影響台灣社會的作息,畢竟那些都是當政者必須操心之事,平民百姓但求溫飽平安而已!但直到那天收到曾為丘衞邦部屬,我的老長官發來一篇評「丘衛邦先生」的文章,卻讓原本清明時節的「斷魂之情」頓時受到壓抑,文章中那股「正氣」使我徹夜難眠。
曾為黃埔標竿的丘衞邦,五大信念正氣安在?
丘衞邦可謂黃埔軍校遷台以來最為傳奇,名聲最為響亮的人物之一!據說當年陸軍官校引進美國「西點軍校」榮譽制度,其中一項是考試不派監考老師,以「榮譽」自覺杜絕舞弊,這位丘先生滿腔熱血,挺身而出抓到一位帶小抄的同學並大聲舉發,這位學長立即將小抄丟入口中,這位丘先生一個箭步上去掐住這位同學喉嚨不准他吞下,這一段事蹟,在陸軍官校蔚為美談,丘衞邦的正面形象亦為後期學弟傳誦多年。
(相關報導:
批賴清德「無能獨裁」恐激兩岸對抗 馬英九:我執政對岸從不搞圍台軍演
|
更多文章
)
後來,丘衡邦擔任步兵學校戰術組組長時,筆者正好也奉命到高級班受訓,已忘因何事在禮堂集合,現場老哥老弟久未謀面歡樂不已,每人皆夾其幹過連長的餘威各個意氣風發,大有捨我其誰之勢,當此之時,忽然全場鴉雀無聲,原來是丘衞邦進場,他那「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五大信念齊集一身的氣勢真能力壓全場!只是沒想到,如此正氣,為何在退休多年之後,怎麼也會變節投身曹興誠之流的綠營側翼,認識他的軍中伙伴咸認為他老兄或許老糊塗了,不敢置信他竟甘為綠營側翼網軍的工具。
黃埔子弟莫忘初衷 堅定信念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有一說是「洪承疇」為其降清所作的辯解。洪承疇,明‧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在明代時以謀略聞名,討伐流寇、滿人屢戰皆捷,但在松錦之戰,兵敗投降滿清。明‧遺民「顧炎武、黃宗羲」批評其「失節」。
那「黃埔精神」呢?「革命人生觀」呢?校歌唱到末句「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時,丘衞邦還能為之動容嗎?難道他已經忘記校歌內容了?黃埔精神理念固然要能「與時俱進」才可長久,但其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價值卻不容否定歪曲!
眾所週知,黃埔軍校在大陸時期,確有叛國投共之徒,但這並不能完全否定黃埔建軍與中華民國國運興衰相輔相成的事實。令人不齒的是,一位自稱曾是黃埔子弟的于姓議員,為了博取綠營支持,竟然在談話性節目,公然以「呸!甚麼黃埔精神?」如此羞辱自己的母校,引起眾多先後期黃埔同學,不分學長、學弟的公憤,並引以為恥。我們不禁要問,莫非,過去自詡「黃埔標竿」的丘衞邦,也要東施效顰以于性黃埔敗類為師?棄黃埔精神而如此「唾面自乾」?
老學長說的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其實他那「期別」者,在黃埔體系內,不提還好,只要報出「哪期」無不挨批!個人事小,但令「全期」蒙羞實已無法彌補!但丘衞邦的選邊站隊站到了「黃埔精神」的對立面,以他原有的形象,影響所及已非一個「期別」的問題,為此再次閱讀「傅應川」將軍在《中華戰略學刊-112年春季刊》發表的專文「國父聯俄容共政策下的黃埔軍校-兼論黃埔精神」,此文真值得再三閱讀,他能讓人「莫忘初衷、堅定信念」。尤其在「藍」已放棄,「綠」根本否定,「白」不知理想為何的當下,「黃埔子弟」當獨豎一幟,與時俱進。畢竟國共鬥爭時期,「綠」認為那是「藍紅」的事,與他無關;待兩岸三通後,雖未簽署「和平協議」但「共匪」也早已改稱「共軍」,雙方已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今日此時再談「反共」再稱「境外敵對勢力」那是開歷史倒車!尤其現在高喊「反共」口稱捍衛「中華民國」之輩也早已不知「三民主義」為何物!丘衞邦何以跟如此之徒同流?實令人不解!當年的傳說事蹟更凸出他的偏執冥頑,佳話也成了笑話!
為此,我們不妨請丘衞邦能潛心重溫「天地有正氣,沛乎塞冥敏」的《正氣歌》: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歷史會有評價的!「黃埔同學」當下已有定論!「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以性命實踐忠義!「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禁得起富貴利祿的誘惑,禁得起甘於寂寞的考驗!「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不顧性命的正義之怒!「是氣所磅礡,凜冽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十二典範,充滿浩然之氣,萬古長存,令人敬畏。當其正氣凜然,激昂無畏,日月為之黯然時,個人生死又算甚麼?「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前面所列舉的聖賢事蹟,雖然離我們已很久遠,但他們在那時所樹立的典範,仍然值得我們效法追隨。即使承平時期,悠閒讀史,當看到十二典範的事蹟,為其所展現的浩然正氣,也會不禁為之動容的!
文天祥臨刑前衣帶所書:「孔曰成人,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期冀丘衞邦能從中獲得些許啓發,不要連中華文化也要棄之如敝屣!
知所進退,慎勿晚節不保,淪為黃埔之恥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太宗曰:「兵法孰為最深?」靖曰:「臣嘗分為三等,使學者當漸而至焉。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將法。」
——「夫道之說,至精至微,《易》所謂『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是也。」
——「觀其文,跡其事,亦可差別矣。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爾乎?」
孫子曰:「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國之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