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正在走向能源不自主不韌性的脆弱執政

中市府積極推動學校於校舍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至今已有88%以上學校完成建置,每年可減少5.5萬噸二氧化碳排量-黎明國中光電球場。(圖/台中市政府)

賴清德總統於4月22日在全國NGOs環境會議下接見環團聽取60項建言,環團會後轉述賴清德提及為了處理台美貿易逆差,會將天然氣列為第一優先採購的項目,希望環團給予支持。但環團憂心,此舉恐讓天然氣接收站、儲氣槽等大幅增建,進而衝擊國安,並質疑碳排量也將大幅上升,連續42年排名第一的肺癌發病率,恐怕也將高居不下。

總統府更於新聞稿指出,賴清德會中說明,台灣將對美國提高採購,包括天然氣、石油等國家必要能源,是台美雙方接下來的關稅談判重點,也是台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希望能夠得到大家支持。但這引發民眾的質疑不解?賴清德竟將採購天然氣與能源韌性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政策去互作連結,這就像是全世界都開始在走向擁核,但只剩台灣還在堅持廢核立場,並幻想著全世界包含台灣全體人民認同返核公投都是一場錯,唯獨台灣執政團隊才是在走向著正確道路上之迷思想法一樣!粉專「政客迷因」發文直呼:加大跟美國採購被堵七天進不來就準備限電的天然氣,能強化能源韌性?可能源自主?「蛤?」

「非核家園的意識型態及再生能源的過度崇拜,才是目前台灣能源發展停滯不前的最大主因。」

不光是基隆四接還在受到海洋保育學者和當地團體及居民的強烈反對,連根毛都沒有。連三接、五接的設立等同尚未進行規劃,更遑論後面的六接、七接,是連個影子都沒看到。而政府一直強加在台灣的光電、風電不穩定再生能源政策,佐以天然氣及燃媒高佔比發電,在面對中共對台的頻繁演習及封鎖壓力下,先不說說光電板及風電場的這些非基載電力站及儲電區域在戰時到底會不會被全數轟炸?光是天然氣進口能源的存量天數,就算經濟部誇稱能盡力延長到14天,但共軍怎可能只封鎖14天就會離開?肯定是來個一波操作直接長達半個多月以上的長期封鎖並驅離外國船隻,那台灣的民生經濟將注定是整個癱在那裏。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除了產氣國外,沒有一個國家敢讓自己的天然氣仰賴度超過20%的,因為天然氣是種相對的不穩定氣體,在運輸、儲存的過程都並不安全,儲氣槽的放置上也是很大的問題。而政府打算將天然氣發電占比將提高到50%,但從中共近日的多軍種聯合演習軍演,其劍指高雄市永安區天然氣接收站時就知道,共軍肯定將會對台灣發動「能源打擊戰」,因為打天然氣儲氣槽比去打到處跑的人,還要簡單多。而且天然氣增加到50%的佔比,是打算讓台灣能夠再多一些靶心?還是當那些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是真金不怕被戰火燒?這場仗根本打不下去,只能說真的猜不透當局想法。

台灣總統賴清德及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提到重啟核電的議題時,常一直反覆表示核能政策改變需在滿足「三前提」下,才願意接受核能延役。但這實在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說法!

(如果能保障核安):核能安全項目,目前台灣已經是照著最先進國家的方式在處理了,核能廠對地震防護上的技術更是精進,刁難到這種地步,難不成要請外星人來保障台灣的核安嗎? (相關報導: 風評:趕走核電.送走台積電─台灣剩下大罷免 更多文章

(沒有核廢料處理):專家都已經說了核廢料不是不能處理,而是當局要不要處理的問題!日本至少還會反向發明了核廢料電池,而台灣只是會把頭埋進土裏的駝鳥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