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拋出關稅震撼彈,雖然目前仍在各國談判階段,但可預見的是全球貿易格局必將隨之洗牌。專家示警,雖然台灣半導體與資訊通訊產業部分被納入豁免清單,但未來川普政府貿易政策的走向充滿變數,可能進一步影響台灣企業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與整體獲利表現。
為協助台灣企業掌握趨勢、強化競爭力,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30)日舉行「面對全球貿易新局 掌握川普政策與台灣企業因應之道」網路研討會,剖析川普時代關稅政策最新發展及對台灣產業的影響,並且分享美國關務操作實務。
川普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全球貿易及供應鏈稅務諮詢服務副總經理李渝秀指出,許多台商在川普第一任期的美中貿易戰期間,已經陸續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等地區,但這次美國針對東南亞多國祭出10%基準關稅至49%不等的對等關稅,使得企業面臨新一波挑戰。雖然對等關稅延緩至今年7月9日實施,但為降低關稅風險,企業勢必相應調整全球產能布局,確保供應鏈彈性與競爭優勢。
面對這波貿易風險,李渝秀建議,企業應從內部出發,檢視交易流程、業務狀況如貨物具體細節(包含產品價格組成)等,以在多變的川普政府政策變化下,及時辨識其影響、進行情境模擬並擬定因應策略,以靈活應對關稅變動。
專家教戰關稅因應策略
在此貿易新局之下,台灣企業除了內部調整外,更需建立多層次、具彈性的因應策略。安永美國間接稅國際貿易服務合夥人Helen Xiao指出,企業應從多角度同步布局,包括:
• 產品價格組成:評估各組成部分的關務應稅性及可能豁免或降低完稅價格情況後,應用如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s)、無形資產剝離(Bifurcation/Unbundling)、產品之美國成份占進口貨品報關價值≥20%等機制。
• 貨物原產地,包含其原物料及其來源:重新盤點產品原料來源與供應鏈結構,並評估是否有機會透過美國原產地判定(Origin Ruling)或函令申請,爭取更有利的關稅待遇。
• 貨物之功能與組成:透過精準的稅則號別(HS Code)歸類,避免誤判導致課稅爭議。
安永建議,企業可靈活組合運用上述策略,依據企業本身考量與情況,安排短中長期策略,將有助於整體稅負優化。例如長期而言,可以思考將產線轉向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涵蓋地區,以享有協定下的關稅優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